[1] 孟庆涛,孙建华,乔枫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暴雨过程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6):597-612.
[2] 王东海,钟水新,刘英,等.东北暴雨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6):549-560.
[3] 孙力,安刚,丁立,沈柏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气候分析[J].气象学报,2000,58(1):70-82.
[4] 王宪彬,张旭,辛艳辉.东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落区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5):36-40.
[5] 全美兰,刘海文,朱玉祥,等.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J].气象学报,2013,71(6):1012-1019.
[6] 周明飞,杜小玲,熊伟.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J].气象,2014,40(2):186-195.
[7] 孙欣,蔡芗宁,黄阁.一次辽宁秋季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7,33(9):83-93.
[8] 王啸华,吴海英,唐红昇,等.2009年7月7日南京短时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气象,2012,38(9):1060-1069.
[9] 王继竹,郭英莲,徐双柱,等.湖北省卫星云图短时暴雨概率预报方法及应用[J].气象科技,2014,42(3):460-465.
[10] 袁美英,李泽椿,张小玲.2010.东北地区一次短时大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气象学报,68(1):125-136.
[11] 张京英,赵海军,王庆华,等.一次台风大暴雨成因及落区分析[J].气象科技,2010,38(增刊):35-41.
[12] 胡永松,吴古会,张普宇,等.贵州西部2012年5月21—22日暴雨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J].贵州气象,2012,36(4):30-33.
[13] 王珏,梁琪瑶,易伟霞,等.一次区域暴雨过程综合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3):10-14.
[14] 陆慧娟,高守亭.螺旋度及螺旋度方程的讨论[J].气象学报,2003,61(6):684-691.
[15] 杨晓霞,华岩,黎清材,等.螺旋度在暴雨天气中的分析与应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20(4):99-502.
[16] 喻谦花,姜东东,康暑雨.河南省2011年8月1-2日暴雨过程水汽条件与垂直螺旋度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35(5):5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