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08.
[2] 雷里昂.瓦尔拉斯.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或社会财富理论[M].蔡爱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7.
[3]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M].纽约:阿普尔顿出版社,1938.
[4] 乔·卡伯.懒人致富[M].李旭大,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 李健楠,秦向阳,张喜才.我国农民培训现状问题对策——基于全国10个省市的调研[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23-26.
[6] 曹建民,胡瑞法,黄季焜.技术推广与农民对新技术的修正采用:农民参与技术培训和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6):60-66.
[7] 柳菲,杨锦秀,杨启智.四川省农民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28(1):105-109.
[8] 杜小强,赖小锋,周惠珺,等.葛平村农民科技培训现状调研报告[J].全国商情,2010(9):66-68.
[9] 许金鸾.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0] 李律玮,武小龙.农民参与农业职业培训的行为研究——基于无锡市阳山镇的调研分析[J].学理论,2012(28):25-28.
[11] 卫龙宝,阮建青.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对杭州市三墩镇农民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7,37(3):32-37.
[12] 黄祖辉,俞宁.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35-142.
[13] 陈华宁.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9-22.
[14] 石火培,成新华.基于logit模型下农民接受“新型农民培训”的意愿分析—以苏中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08(5):55-58.
[15] 刘芳,王琛,何忠伟.北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6):61-66.
[16] 魏树珍.四川省农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再培训的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17] 沈鹭,邹颖,卢冲.基于logistic模型下农民参与培训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温江区、双流县、龙泉驿区为例[J].调研世界,2014,25(10):168-171.
[18] 张亮,赵帮宏,张润清.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0(4):17-21.
[19] 于敏.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求意愿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宁波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J].经济问题探索,2010(2):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