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毅,安刚,等.吉林省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1997,8(2):197-204. [2]贾小龙,王谦谦,周宁芳.近50 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2):164-171. [3]李广霞,陈传雷,才奎志.辽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2):31-34. [4]龚强,汪宏宇.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结构分析.辽宁气象[J].2004,(1):21-22. [5]王艳,赵春雨,杨洋.近45a辽宁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J].黑龙江气象,2008,25(1):13-16. [6]夏梅艳,陈艳秋,初少霞,等.2005年辽宁夏季降水预测评述[J].辽宁气象, 2005, (4):3-5. [7]兰明才,张耀存.东亚副热带急流与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J].气象科学,2011,31(3):295-265. [8]房一禾,龚志强,赵连伟,等. 中国东北区域盛夏雨季的客观识别[J]. 物理学报, 2014,63(20):209202-1-209202-12. [9]王大钧,徐智鑫,胡春丽.ENSO对辽宁夏季降水预测指示意义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10-15111. [10] 房一禾,龚志强,陈海山.2016.东北冷涡降水集中期的客观识别研究[J].气象,42(1):80-88. [11] 贾小龙,王谦谦.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6,25(2):309-318. [12]房一禾,赵春雨,王颖,等.新、旧气候态的差异及对东北地区气候业务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6,12(3):193-201. [13]何金海,吴志伟,祁莉,等.北半球环状模和东北冷涡与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关系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1):1-5. [14] 毕宝贵,徐晶,林建.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其在海河流域的应用[J].气象,2003,29(8): 39-42. [15] 方慈安,潘志祥,叶成志等.几种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J].气象,1994,29(7):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