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锡良,齐稚平.城乡统筹视野的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对接:成都个案[J].改革,2010(02):164-178. 
[2]	杜晓山,聂强,腾超.印度小额贷款危机及其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1):90-97. 
[3]	聂强.小额信贷的偿还机制:一个理论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2010(1):61-75. 
[4]	张正平,何广文,梁毅菲.微型金融机构社会绩效研究进展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1):141-145. 
[5]	Karlan, Zinman. Expanding credit access: Using randomized supply decisions to estimate the impacts[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0(23):433-464. 
[6]	凌海波.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扩张与信贷服务——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2(12):60-64. 
[7]	王修华,丘兆祥.农村金融排斥: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0):164-178. 
[8]	杨峰.我国农户联保贷款的制度缺陷与优化[J].农村经济,2011,10(10):67-70. 
[9]	李永平,胡金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目的达到了吗——以山东省为例的调查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1):82-87. 
[10]	杜晓山,聂强.小额信贷领域中的金融机构合作[J].农村金融研究,2011(6):10-15. 
[11]	何剑伟.小额信贷商业化中的目标偏移——一个理论模型及西部小额贷款公司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4):73-79. 
[12]	张维迎,柯荣柱.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59-96. 
[13]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08):4-17. 
[14]	形道均,叶依广.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缓解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约束了吗——基于苏北五市的调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8):61-69. 
[15]	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31-333. 
[16]	汤敏.普惠型金融与农村金融改革[J].中国金融,2012,8(16):32-34. 
[17]	卢亚娟,孟德锋.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基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3):68-80. 
[18]	杨虎峰,何广文.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有效率吗——基于42家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1(12):2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