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海洋.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J].中国土地,2011(10):16-18. 
[2]	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500个示范县建设全面启动[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11):24-25. 
[3]	王新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0):241-250. 
[4]	郑新奇,杨树佳,象伟宁,等.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4(1):66-71,292. 
[5]	孔祥斌,靳京,刘怡,等.基于农用地利用等别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46-51. 
[6]	高向军,彭爱华,彭志宏,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3):4-8. 
[7]	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5. 
[8]	邱道持,田水松.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探讨: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2):303-307. 
[9]	张正峰,陈百明,郭战胜.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5):37-43. 
[10]  范金梅.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土地,2003,17(11):30-32. 
[11]	沈明.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2,26(7):28-33. 
[12]	冯锐.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243-251. 
[13]	杨伟,谢德体,廖和平,等.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7):219-229. 
[14]	李涛,廖和平,杨伟,等.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潜力评价及建设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5):109-114. 
[15]	李艳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及效益分析[J].吉林农业,2012(33):33. 
[16]	魏明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及效益分析[J].吉林农业,2013,4(46):46-47. 
[17]	李亚萍,马蓉.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化农业,2009(3):30-33. 
[18]	潘瑜春,刘巧芹,陆洲,等.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区域耕地整理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增刊2):260-266. 
[19]	吴海洋.TD/T 100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2:11-18. 
[20]	董秀茹,尤明英,王秋兵,等.基于土地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336-339. 
[21]	秦志峰,秦明周,秦玉霞,等.美国土地评价及立地分析(LESA)系统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9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