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丽英.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4):61-63. 
[2]	戴伟,耿增超.土壤硒的研究概况[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3):93-97. 
[3]	赵少华,宇万太,张璐,等.环境中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营养调控及分异成因[J].生态学杂志,2005,17(10):1197-1203. 
[4]	吴军,刘秀芳,徐汉生.硒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35(5):417-423. 
[5]	王俊,黄明,徐幸莲,等.硒及富硒功能食品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3(2):53-56. 
[6]	杨光圻.人的硒需要量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9,8(5):298-302. 
[7]	刘少梅,王丽娟,切岩祥和,等.富硒蔬菜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4(11):177-181. 
[8]	周勋波,吴海燕,洪延生,等.作物施硒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6):45-50. 
[9]	王景怀,施辰子.富硒农产品开发及含硒量标准的探讨[J].天津农林科技,2005(3):15-17. 
[10]	汪敏,庄海铃.关于人体补硒标准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4):549-550. 
[11]	宁婵娟,吴国良.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及我国富硒食品的开发状况[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5):88-90. 
[12]	李丽辉,林亲录,陈海军.硒的生理学功能及富硒强化食品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3):198-200. 
[13]	孟勇,艾文胜,杨书林,等.毛竹竹腔富硒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4,41(2):20-23. 
[14]	程建中.富硒雷竹笋和毛竹笋形态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29-30. 
[15]	何兴强.富硒农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安徽地质,2012,22(4):294-296. 
[16]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6. 
[17]	宁婵娟,朱超,王孟熙,等.硒在苹果叶片中的赋存形式[J].植物生理学报,2012,48(4):369-374. 
[18]	中国疾病顶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60. 
[19]	张志元,游勇,郭清泉,等.关于农产品含硒标准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640-642. 
[20]	汪敏,庄海铃.关于人体补硒标准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4):549-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