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辉,米鸿涛,杜子璇.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在茶叶气候种植区划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13,41(6):1134-1137.
[2] 赵辉,吴骞,杨昊宁,等.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条件分析与区划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35(4):57-61.
[3] 李倬,贺龄萱.茶与气象[M].北京: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91-92.
[4] 申晓强,王志禄,陈英.陇南优质茶叶生态气候区划[J].甘肃农业科技,2003,32(2):20-23.
[5] 姜会飞主编.农业气象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71-175.
[6] 毛祖法,梁月荣.浙江茶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6:11-33.
[7] 王连喜,陈怀亮,李琪,等.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2):277-281.
[8]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覆盖遮阴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4,41(4):276-282.
[9] 刘声传,陈亮.茶树耐旱机理及抗旱节水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4,55(2):111-121.
[10] 朱秀红,马品印,成兆金,等.鲁东南地区茶叶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340-343.
[11] 金志风,叶建刚,杨再强,等.浙江省茶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4):967-973
[12] 金志风,黄敬峰,李波,等.基于GIS及气候-土壤-地形因子的浙江省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231-237.
[13] 胡波,金志凤,严甲真,等.基于FastIC的浙江省茶叶早霜冻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0):190-196.
[14] 刘恒旭,施巨盛,吴昌旺.文成县茶树冻害调查分析[J].茶叶,2007,33(1):41-42.
[15] 娄伟平,吉宗伟,邱新法,等.茶叶霜冻气象指数设计[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050-2060.
[16] 刘声传,曹雨,焉东海,等.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与气候要素关系[J].茶叶科学,2013,55(6):517-525..
[17] 黄寿波.我国主要高山名茶生态气候的研究[J].地理科学,1986,6(5):125-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