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宏.氮肥污染与防治[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3):174-175. [2] 刘方,何腾兵,钱晓刚,等.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坡地磷素状况及环境影响分析[J].土壤与环境,2002,11(3): 232-236. [3] 汪华,杨京平,金洁,等.不同氮素用量对高肥力稻田土壤-水稻-水体氮素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 2006, 20(1):50- 54. [4] 王光火,张奇春,黄昌勇.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控制氮肥污染的新途径- SSNM[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1):67-70. [5] 黄明蔚,刘敏,陆敏,等.稻麦轮作农田系统中氮素渗漏流失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4):629-636. [6] 陈洪,张新明,全锋等.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冬作马铃薯产量、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0,24(4):224-229. [7] 赵忠东,杨 杰,李文兵,等.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2,4:42-44. [8] 段 玉,张 君,李焕春,等.马铃薯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及施肥肥效的研究[J].土壤,2014,46(2):212–217. [9] 刘润梅,范茂攀,付云章,等.云南省马铃薯施肥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研究[J].土壤学报,2014,51(4):753-759. [10]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5-76. [11] 中国土壤学会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308-316. [12] 段玉,妥德宝,赵沛义,等.马铃薯施肥肥效及养分利用率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8,22(4):197-200. [13] 张宝林,高聚林,刘克礼,等.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J].中国马铃薯,2003,17(4):193-198. [14] 高聚林,刘克礼,张宝林,等.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J].中国马铃薯,2003,17(4):199-203. [15] 刘克礼,张宝林,高聚林,等.马铃薯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J].中国马铃薯,2003,(4): 204-207. [16] 夏锦慧.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营养特征研究[J].长江蔬菜,2008,12b:34-37. [17] 孙慧敏,于振文,颜 红,等.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2006,3:45-47. [18] 黄绍文,金继运,白由路,等.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元白菜施氮、磷、钾和锌的效应[J].土壤肥料,2005,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