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王云,李春华.四川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考[J].中国茶叶加工,2016,(3):33-38. [3].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R.北京:农业部办公厅;2009. [4].朱志泉,陆德彪,毛祖法,等.中国绿茶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茶叶,2008,(9):4-5. [5].许咏梅.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预测[J].新疆农垦经济,2006,(11):54-57. [6].罗凡,龚雪蛟,张厅,等.氮磷钾对春茶光合生理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1):147-155. [7].朱德文,岳鹏翔,袁弟顺,等.微波远红外耦合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345-350. [8].钱丽红,陶妍,谢晶.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1):1628-1633. [9].苏有健,廖万有,丁勇,等.不同氮营养水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6):1430-1436. [10].谢向英.福建白茶地理标志品牌结盟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49-54,111. [11].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27-134. [12].胡振涛,项喜章,吴素春.武当道茶区域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分析——基于消费者感知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1):38-43. [13].姜含春,赵红鹰,葛伟.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23-28. [14].金志凤,黄敬峰,李波,等.基于GIS及气候-土壤-地形因子的浙江省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231-236. [15].黄梅丽,廖雪萍,罗燕英,等.基于GIS的广西金花茶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63-168. [16].金志凤,封秀燕.基于GIS的浙江省茶树栽培气候区划[J].茶叶,2006,32(1):7-10. [17].林正雨,何鹏,李晓,等.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区域农业产业规模化布局研究——以筠连茶产业为例[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6):2430-2435. [18]兰小建,汪晨,余丽萍. 浙江乌牛早春茶始摘期及霜冻风险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4):95-99. [19]黄梅丽,廖雪萍,罗燕英,等. 基于GIS的广西金花茶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01):163-168. . [20]梁轶,柏秦凤,李星敏,等. 基于GIS的陕南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7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