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友鑫,刘玉洪,张克映.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片断小气候边缘效应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1988,22(3):250-255 2 Beecher, W J Nesting Birds and the Vegetation Substrate, Chicago Ornithological Society, 1942, Chicago 3廉振民,于广志. 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2000,8(1):120-125 4王如松,马世骏. 边缘效应及其在经济生态学中的应. 生态学杂志,1985,2:38-42 5钟兆站,李克煌.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与旱涝空间分异. 1996,14(4):83-89 6梁希武,于海中,牛永杰等. 白桦林边缘效应与增产机制和多样性的关系. 林业科技,2001,26(2):19-20 7骆世明, 农业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8-99 8周秉根. 边际效应特征及其增值效应探讨.大自然探索,1999,(3):47-50 9杜心田,王同朝. 作物群体边际效应规律及其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1998,9(5)∶475-480 10杜心田,王同朝. 植物边缘效应规律及其在植物生产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系统工程与市场经济-中国系统工程第九届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6.769-802 11徐子英,穆桂花,冯栓成等. 农田边际效应和种植方式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2000,28(1):49-51 12赵秉强,余松烈,李凤超等. 冬小麦边际效应研究-Ⅰ. 品种与小麦边际效应相关规律. 耕作与栽培,1997,(4):4-7 13赵秉强,余松烈,李凤超等. 冬小麦边际效应研究-Ⅳ. 不同播种期下小麦边行产量优势的时间效应. 耕作与栽培,1998,(1):4-6 14赵秉强,余松烈,李凤超等. 冬小麦边际效应研究-Ⅱ. 播种密度与小麦边际效应相关规律. 耕作与栽培,1997,(5):12-16 15赵秉强,余松烈,李凤超等. 冬小麦边际效应研究-Ⅲ. 播种密度与小麦边际效应相关规律. 耕作与栽培,1997,(6):5-6 16龚德平,文家琼. 小麦边际试验小区边际效应及其对试验准确度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1995,(3):14-17 17龚德平,林红军. 大麦品种试验小区边际效应及其对试验准确度的影响. 大麦科学,1995,(42):33-35 18王金龙,陈存来. 大豆边际效应研究的初报. 1995,(5):10-11 19宋凤娟,徐启雨,刘群等.大豆品种边际效应的初步分析. 大豆科学,1997,16(2):181-184 20张富厚,郑跃进,申林江. 大豆品种田间边际效应初探. 河南农业科学2001,(4):12-14. 21 张桂华,白乙拉图,李彤.边际指数在高粱育种中应用初探.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3):52-53 22滕伟丽. 马铃薯产量性状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分析. 马铃薯杂志,1999,13(1):7-9 23 吴德祥. 棉花边际效应及其应用研究.江西棉花,1997(1):6-7 24张树光,宁毅,马伟等.玉米各主要性状的边际效应.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8,10(4):4-10 25陈雨海,余松烈,余振文. 小麦边际效应的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9,30(4):431-435 26关卓今,裴铁王番. 生态边缘效应与生态平衡变化方向.生态学杂志 2001,20(2):52-55 27张维城.对增强小麦边行优势技术措施的研究及其实践意义.河南农林科技,1979,(5):1-5 28 张维城. 棉花边际效应及其应用.河南农林科技,1980,(2):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