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殷宏章.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高产水稻田的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植物生理学报,1964,1(2):117~131 2 王夫玉,黄丕生.水稻群体源库特征及高产栽培策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7,30(5):26~33 3 曹显祖,朱庆森,杨建昌,等.水稻品种的库源特征及其类型划分的研究.作物学报,1987,13(4):265~272 4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等.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5 杨建昌,朱庆森,曹显祖,等.水稻群体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2,25(4):7~14 6 王伯伦.水稻优化栽培.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99~184 7 张宪政.作物生理研究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45,215 8 王伯伦,王术,李钦德,等.1949—2000年辽宁省水稻育种情况分析.辽宁农业科学,2002,5:5~8 9 苏祖芳,王辉斌,杜永林,等.水稻生育中期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8,31(5):19~25 10 李荣改,孟祥祯,王玉珍,等.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22(1):29~32 11 王志琴,杨建昌,朱庆森,等.土壤水分对水稻光合效率与物质运转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1996,10(4):235~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