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红心, 张存岭. 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23(16):46-48,86.
|
[2] |
卢百关, 杜永, 李筠, 等. 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1):43-51.
|
[3] |
菅立群, 郭庄园, 孙逸珊, 等. 玉米高产群体构建的发展研究[J]. 南方农机, 2019, 50(14):249,258.
|
[4] |
赵健, 王永宏, 赵如浪.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高产挖潜群体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6):54-59.
|
[5] |
倪艳云, 闵思桂, 宋桂香, 等. 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及其配套技术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 34(1):19-23,27.
|
[6] |
亢秀丽, 靖华, 马爱平, 等. 小麦播种过程板结疏松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6):31-34.
|
[7] |
靖华, 马爱平, 亢秀丽, 等. 晋南主产麦区播种苗前几种逆境因子及其解决途径[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 60(8):47-50.
|
[8] |
孙向伟. 河套灌区春玉米苗期土壤板结降水指标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9):65-68.
|
[9] |
崔欢虎, 王娟玲, 王裕智, 等. 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的研制与应用[J]. 农机化研究, 2010, 32(1):48-50.
|
[10] |
马爱平, 靖华, 亢秀丽, 等. 农田轻便土壤悬虚镇压器研制与应用[J]. 农机化研究, 2011, 31(7):97-99
|
[11] |
胡桂杰, 于栋阁, 魏学, 等. 赤峰市近五十年适播期水分分析评估[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18):54-55.
|
[12] |
王洪预, 吕小飞, 李文莹, 等. 基于大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吉林省春玉米播期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46(1):1-5.
|
[13] |
史晓芳, 仇松英, 史忠良, 等. 播期和播量对尧麦16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37(3):357-365.
|
[14] |
何盛莲, 吴政卿, 雷振生, 等. 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9):22-24.
|
[15] |
杨卫君, 贾永红, 石书兵, 等. 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7):913-918.
|
[16] |
王黎阳, 杨发展, 李维华, 等. 整地播种一体机的设计与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10):130-137.
|
[17] |
杨正梅. 我国旋耕机械市场及发展趋势[J]. 农业机械, 2006(7):55-56.
|
[18] |
魁永忠. 甘肃省永靖县小麦种植机械化与新技术分析[J]. 农业机械, 2020(2):100-101.
|
[19] |
杨晓娟, 李春俭. 机械压实对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土壤生物及环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7):2008-2015.
|
[20] |
李华兴, 卢维盛, 刘远金, 等. 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12(4):553-556.
|
[21] |
杨金玲, 张甘霖, 赵玉国, 等. 城市土壤压实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J]. 土壤学报, 2006, 43(1):33-38.
|
[22] |
韩巍, 徐晓旭, 李冬, 等. 耕作方式对辽西褐土区土壤穿透阻力的影响及机理[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06):143-149.
|
[23] |
季中亚. 不同机械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D]. 扬州:扬州大学, 2015.
|
[24] |
张睿, 刘新伦, 刘党校, 等.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21(2):92-95.
|
[25] |
胡月宝. 2GB-4 型旋耕播种机的产业化前景分析与探讨[J]. 江苏农机与农艺. 2001, 27(2):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