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31): 7-12.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56
所属专题: 生物技术
收稿日期:2023-02-28
									
				
											修回日期:2023-09-12
									
				
									
				
											出版日期:2023-11-05
									
				
											发布日期:2023-10-11
									
			通讯作者:
					吴则东,男,1972年出生,黑龙江依兰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甜菜遗传及分子育种。通信地址:15000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Tel:0451-86604561,E-mail:1997009@hlju.edu.cn。
							作者简介:张于,女,2000年出生,黑龙江绥化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E-mail:1805806066@qq.com。
基金资助:
        
               		ZHANG  Yu( ), PI  Zhi, LI  Shengnan, WU  Zedong(
), PI  Zhi, LI  Shengnan, WU  Zedong( )
)
			  
			
			
			
                
        
    
Received:2023-02-28
									
				
											Revised:2023-09-12
									
				
									
				
											Published-:2023-11-05
									
				
											Online:2023-10-11
									
			摘要:
甜菜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其产糖量较高,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是解决中国食糖安全问题不可或缺的作物,也是杂种优势利用非常成功的作物之一。为了快速选育出丰产、高糖和抗逆性强的甜菜品种,甜菜育种正在由常规育种为主逐步向生物育种迈进,生物育种将成为未来甜菜育种的方向。对近些年已经应用的甜菜生物育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分子标记技术、单倍体诱导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组学技术,并对甜菜生物育种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张于, 邳植, 李胜男, 吴则东. 甜菜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1): 7-12.
ZHANG Yu, PI Zhi, LI Shengnan, WU Zedong.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 of Biological Breeding of Sugar Beet[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31): 7-12.
| [1] |  | 
| [2] | 郭金山, 叶秀娟. 中国甜菜种业回顾与可持续发展展望[J]. 种子世界, 2015(11):5-7. | 
| [3] |  | 
| [4] | 高兴武. 我国甜菜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甜菜糖业, 2005(4):30-31. | 
| [5] |  | 
| [6] | 孙海艳, 史梦雅, 李荣德, 等. 我国甜菜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种业, 2021(3):1-4. | 
| [7] | 王红旗. 我国甜菜育种工作回顾与展望Ⅱ.新世纪我国甜菜育种工作前瞻[J]. 中国糖料, 2001(3):39-42. | 
| [8] |  | 
| [9] |  | 
| [10] |  | 
| [11] | 刘升廷, 张立明, 蔡惠珍, 等. 甜菜育种动向与展望[J]. 中国糖料, 2016, 38(4):56-61. | 
| [12] | 徐云碧, 王冰冰, 张健, 等.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进作物品种保护和监管[J]. 作物学报, 2022, 48(8):1853-1870.  doi: 10.3724/SP.J.1006.2022.23001 | 
| [13] | 倪洪涛, 倪洪波, 张福顺. 分子标记技术在甜菜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6):132-13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20020 | 
| [14] | 刘明, 王继华, 王同昌. DNA分子标记技术[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 31(6):65-67. | 
| [15] |  | 
| [16] | doi: 10.1007/BF00021071 | 
| [17] | 张福顺. 叶用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D]. 大庆: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 1999. | 
| [18] | doi: 10.2298/GENSR1601151S URL | 
| [19] | 邹奕, 吴则东, 兴旺, 等. 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 2018, 40(5):73-76,80. | 
| [20] |  | 
| [21] | doi: 10.1007/BF00266669 URL | 
| [22] | doi: 10.1007/BF00022552 URL | 
| [23] | 张立荣, 徐大庆, 刘大群. SSR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1):90-94. | 
| [24] | 齐少玮, 闫彩燕, 郭佳, 等. 利用ISSR构建甜菜品种指纹图谱[J]. 中国糖料, 2019, 41(4):18-23. | 
| [25] | 丁刘慧子, 邳植, 吴则东. 甜菜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204(5):72-78. | 
| [26] | 王宇晴, 李乔乔, 阚文亮, 等.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甜菜登记品种的分子身份证[J].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18):289-294. | 
| [27] | 朱英, 陶刚, 刘作易. SSR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其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 2006, 34(21):93-95. | 
| [28] | 倪洪涛, 李海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其在甜菜育种上的应用[J]. 中国甜菜糖业, 2007(1):41-44. | 
| [29] | pmid: 18469923 | 
| [30] | doi: 10.1111/tpj.1992.2.issue-4 URL | 
| [31] | doi: 10.1111/pbr.1993.111.issue-4 URL | 
| [32] | 王青山, 李葱葱, 王晶, 等.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 2005(6):29-33. | 
| [33] | doi: 10.1007/s001220050410 URL | 
| [34] | pmid: 15942757 | 
| [35] | 石好琪, 丁刘慧子, 邳植, 等. 利用分子标记快速鉴定甜菜育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61-6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446 | 
| [36] | 石好琪, 吴则东, 兴旺, 等. 甜菜多胚种质资源育性组成的分子标记分析[J]. 中国糖料, 2021, 43(4):26-31. | 
| [37] | doi: 10.1007/s00122-001-0771-6 URL | 
| [38] | doi: 10.2135/cropsci2013.11.0731 URL | 
| [39] | 黄安平, 谭炎宁, 王伟平. 水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 2022, 37(6):1-5. | 
| [40] | 崔婷, 李亚莉, 乔麟轶, 等. 小麦单倍体育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44(1):106-109. | 
| [41] |  | 
| [42] | doi: 10.1007/BF00224989 pmid: 24221440 | 
| [43] | 张喜林. 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在甜菜抗病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甜菜糖业, 2002(2):12-15. | 
| [44] |  | 
| [45] | 刘巧红, 徐德昌, 孔凡江, 等. 基因工程方法在抗甜菜丛根病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甜菜糖业, 2000(1):17-19. | 
| [46] | doi: 10.1007/s001220050779 URL | 
| [47] | 路运才. 转基因甜菜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 2008(1):57-60,66. | 
| [48] | 李玉萍. 基因工程在甜菜育种中的研究现状[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2):55-57. | 
| [49] | 张玉艳, 郭彦泰, 张文杰. 组织培养技术在甜菜育种中的应用[J]. 现代化农业, 1996(11):15-16. | 
| [50] | 牛素清, 白晨, 张惠忠, 等. 细胞工程在甜菜育种上的应用进展[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1):31-32. | 
| [51] |  | 
| [52] | 刘巧红, 江莉萍, 顾红. 甜菜原生质体培养及大块愈伤组织的产生[J]. 中国甜菜糖业, 2001(2):14-15. | 
| [53] | doi: 10.1007/BF00269896 pmid: 24254080 | 
| [54] | 邵明文, 马龙彪. 甜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J].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93(9):727-729,739. | 
| [55] | doi: 10.1038/nature12817 | 
| [56] | 向海英, 李菁博, 王颖, 等. 甜菜花叶病毒新疆分离物基因组3’末端序列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07, 37(2):204-206. | 
| [57] | 张辉, 白晨, 王华忠, 等. 甜菜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 2017, 39(2):58-61,74. | 
| [58] | 马龙彪, 吴则东, 王茂芊, 等. 甜菜育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J]. 中国糖料, 2018, 40(6):62-65. | 
| [59] | doi: 10.1038/nrg2286 | 
| [60] | doi: 10.1186/1471-2164-13-99 URL | 
| [61] | doi: 10.3109/19401736.2014.883611 URL | 
| [62] | doi: 10.1007/s004380051085 URL | 
| [63] | doi: 10.1007/s00122-006-0312-4 URL | 
| [1] | 李素英, 崔燕娇, 窦宝峰, 刘正理. 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24-32. | 
| [2] | 陈丽楠, 刘秀春, 周晏起, 朱红.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及修复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79-84. | 
| [3] | 江婉玥, 胡晓航, 马亚怀, 李彦丽. 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法在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7-14. | 
| [4] | 张春峰, 刘军亮, 王囡囡, 朱宝国, 孟庆英, 冯浩原. 根菜类作物块根测定装置的研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129-134. | 
| [5] | 杨海峰, 李梦荷, 王雅丽, 董彦琪, 顾国兵, 王泽, 孙玉镯, 申思洋, 张栩.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2000—2021年CRISPR技术研究态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41-51. | 
| [6] | 苏炀, 胡华兵, 王荣华, 王茂芊. 不同浓度酒石酸对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0): 21-27. | 
| [7] | 刘爱杰, 张惠忠, 兴旺, 王茂芊. 木酢液处理对甜菜种子萌发及物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0): 28-35. | 
| [8] | 杨然, 兴旺, 刘大丽, 吴则东, 王茂芊. 褪黑素和多巴胺对甜菜种子引发与盐胁迫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0): 36-46. | 
| [9] | 郇町, 胡华兵, 贺碧微, 孙琳琳, 刘建雄, 刘珣, 袁团团, 丁兆斐. 不同引进甜菜品种经济性状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11-19. | 
| [10] | 黄烁淇, 赵晓鑫, 翟妍, 倪渊嵘, 鲁振强, 刘大丽. BvHIPP24介导甜菜应答镉胁迫的作用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7): 110-117. | 
| [11] | 郭晓霞, 田露, 菅彩媛, 黄春燕, 李智, 张鹏, 韩康, 梁亚晖, 孔德娟, 苏文斌. 化肥减施下生物有机肥对连作甜菜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2): 1-10. | 
| [12] | 卢思宇, 李敬轩, 王妍, 龙城, 陈俐, 郭勇, 齐晓龙. 维生素A影响雄性动物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0): 119-124. | 
| [13] | 关婷, 樊明寿, 贾立国. 基于微型蒸发器估算不同作物棵间蒸发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63-67. | 
| [14] | 李媛媛, 德力格尔, 刘晶, 石凯. 单细胞转录组在昆虫学研究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7): 79-85. | 
| [15] | 韩梅梅, 段青青, 谭延肖, 张绍丽, 李腾飞, 李华, 张超, 常培培, 王静静, 张自坤. 辣椒主要病害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4): 27-32.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