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9): 24-32.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323
收稿日期:2022-04-26
									
				
											修回日期:2022-06-14
									
				
									
				
											出版日期:2023-03-25
									
				
											发布日期:2023-03-23
									
			通讯作者:
					刘正理,男,1966年出生,河北沧县人,教授,主要从事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通信地址: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建设北路156号 唐山师范学院,Te:0315-3864626,E-mail:作者简介:李素英,女,1965年出生,河北蠡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通信地址: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建设北路156号 唐山师范学院,E-mail:lisuying65@126.com。
基金资助:
        
               		LI  Suying1( ), CUI  Yanjiao1, DOU  Baofeng2, LIU  Zhengli1(
), CUI  Yanjiao1, DOU  Baofeng2, LIU  Zhengli1( )
)
			  
			
			
			
                
        
    
Received:2022-04-26
									
				
											Revised:2022-06-14
									
				
									
				
											Online:2023-03-25
									
				
											Published:2023-03-23
									
			摘要:
为提升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水平,本研究通过剖析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研究进展,探讨谷子杂优利用中的问题。将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归纳为4个阶段:起步、发展、应用、提升。并从8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育性遗传与恢复、高异交结实率亲本创制、抗除草剂、杂种优势不强原因及优势群划分、胞质类型单一和胞质专化性病害侵染机制、杂优机理及预测、品质评价、小米深加工。提出了谷子杂优利用的7个发展趋向:高产是永恒的主题、商品品质食味品质兼优、产业特点更趋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须紧密结合、杂交种组合配制主动化、杂交种应用趋向、制种产业化。
李素英, 崔燕娇, 窦宝峰, 刘正理. 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24-32.
LI Suying, CUI Yanjiao, DOU Baofeng, LIU Zhengli. Research Progress and Discussion on Related Issues of Heterosis Utilization of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P. Beauv.] in China[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9): 24-32.
| [1] | 程汝宏. 我国谷子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9(4):86-90. | 
| [2] | 常世荣, 何平, 李龙. “张杂谷5号”创我国谷子单产纪录[N]. 河北经济日报, 2007-11-20. | 
| [3] | 刘建军, 赵治海. 杂交谷子在埃塞俄比亚的栽培技术及推广经验[J]. 河北农业科学, 2012, 16(4):9-12. | 
| [4] | 黄岩. 唐山师范学院课题组奋力攻关,夏谷亩产超750公斤创国内新纪录[N]. 唐山劳动日报, 2016-10-11(1). | 
| [5] | 田岗, 王玉文, 李会霞, 等. 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谷2号选育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 11(S2):138-141. | 
| [6] | 景小兰, 李志华, 穆婷婷, 等. 抗除草剂杂交谷子晋谷50号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作物杂志, 2016, 2:168-172. | 
| [7] | 史关燕, 杨成元, 史根生, 等. 谷子杂交新品种晋谷49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J]. 作物杂志, 2012, 5:112-113. | 
| [8] | 朱光琴. 谷子两系法的母本繁殖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1984, 4:5. | 
| [9] | 朱光琴, 吴权明, 马云彤. 谷子Ve型不育系的选育[J]. 陕西农业科学, 1991, 1:7. | 
| [10] | 胡洪凯, 马尚耀, 石艳华. 谷子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J]. 遗传, 1985, 3:4. | 
| [11] | 崔文生, 孔玉珍, 赵治海, 等. 谷子光敏型隐性核不育材料“292”选育初报[J]. 华北农学报, 1991, 6(增刊):177-178. | 
| [12] | 崔文生, 孔玉珍, 杜贵, 等. 谷子光敏型显性核不育材料“光A1”选育研究初报[J]. 华北农学报, 1991, 6(增刊):47-52. | 
| [13] | 赵治海, 崔文生, 杜贵, 等. 谷子光(温)敏不育系821选育及其不育性与光、温关系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5):23-31. | 
| [14] | 崔文生, 马洪锡, 张德勇. 谷子雄性不育系“蒜系28”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1979, 1:43-46. | 
| [15] | 崔文生, 杜贵. 张家口地区谷子雄性不育材料的分析及利用研究[J]. 河北农学报, 1984, 9(1):4-9. | 
| [16] | 胡洪凯, 马尚耀, 石艳华. 谷子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J]. 作物学报, 1986, 12(2):73-78. | 
| [17] | 胡洪凯, 石艳华, 王朝斌, 等. “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的遗传及其应用研究[J]. 作物学报, 1983, 19(5):208-217. | 
| [18] | 朱光琴, 陈雪婷, 朱静林, 等. 谷子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h”的细胞质转换[J]. 西北植物学报, 1994, 14(5):33-35. | 
| [19] | 高庆荣, 于金凤, 刘宝申. 化学杂交剂对小麦的杀雄效果[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2, 32(1):17-22. | 
| [20] | 张爱民, 李英贤, 黄铁城. 化学杂交剂诱导的雄性不育花药组织内源激素的变化[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7, 5(1):64-71. | 
| [21] | 广东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 水稻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77(2):47-51. | 
| [22] | 谢学民, 张全德, 朱汉如, 等. 利用14C-乙烯利对小麦杀雄机理的研究[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0, 6(2):31-39. | 
| [23] | 宋瑜龙. SQ-1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花药物物质代谢和不育相关基因F8-1的功能分析[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 
| [24] | 陈绥莉. 化学杂交剂诱导谷子雄性不育效果初探[J]. 陕西农业科学, 2013, 59(6):27-29. | 
| [25] | 宋瑜龙, 王亮明, 张改生, 等. 杀雄剂SQ-1诱导谷子雄性不育研究[J]. 作物学报, 2011, 37(9):1695-1700. | 
| [26] | 赵治海, 崔文生. 不同地区来源谷子杂交后代中的光敏雄性不育[J]. 中国农学通报, 1994, 10(5):24-25. | 
| [27] | 崔文生, 孔玉珍, 赵治海, 等. 谷子光敏型隐性核不育材料“292”选育初报[J]. 华北农学报, 1991, 6(增刊):177-178. | 
| [28] | 王天宇, 杜瑞恒, 郝风. 夏谷高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3):88. | 
| [29] | 王玉文, 李会霞, 王高鸿, 等.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长10A的选育[J]. 甘肃农业科学, 1998, 12:12-13. | 
| [30] | 孔玉珍, 崔文生, 赵治海, 等. 谷子综合种选育及其利用研究[J]. 华北农学报, 1991, 6(增刊):41-46. | 
| [31] | 刘正理, 程汝宏.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7):1306-1311. | 
| [32] | 王天宇, 辛志勇, 石云素, 等. 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的创制、鉴定与利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 5:62-66. | 
| [33] | 王天宇. 抗除草剂基因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利用及进展[J]. 作物杂志, 1998, 5:34-35. | 
| [34] | 王晓明, 宋国亮, 王峰, 等. 光温敏两系谷子杂交种制种生产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 2012, 16(3):15-17. | 
| [35] |  | 
| [36] | 李素英, 刘丹, 李强, 等. 冀杂谷5号的选育及配套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 40(3):54-58. | 
| [37] | 史关燕, 杨成元, 麻慧芳, 等. 谷子两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分析[J]. 核农学报, 2019, 33(3):446-454.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9.03.0446 | 
| [38] | 李志华, 穆婷婷, 刘鑫, 等. 4个谷子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61-67. | 
| [39] | 宋国亮, 冯小磊, 范光宇, 等. 谷子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J]. 作物杂志, 2017, 2:44-50. | 
| [40] | 李素英, 冯小磊, 范光宇, 等. 几个骨干谷子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16, 20(2):1-4. | 
| [41] | 刘正理. 谷子杂种优势群的构建方法及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11):102-104. | 
| [42] | doi: 10.2135/cropsci2010.11.0643 URL | 
| [43] |  | 
| [44] |  | 
| [45] | doi: 10.1534/g3.117.041517 URL | 
| [46] | 郭秀林, 张春锋, 王云, 等. 张杂谷不同生育期同工酶特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增刊):164-168. | 
| [47] | 郭秀林, 刘子会, 王云, 等. 张杂谷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9):1768-1773. | 
| [48] | 刘子会, 王晓明, 柳斌辉, 等. 不同生育期杂交谷子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杂种优势[J].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22(10):75-79. | 
| [49] | 刘子会, 张红梅, 张艳敏, 等. 灌浆期杂交谷子旗叶的光合特性[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21(11):60-64. | 
| [50] | doi: 10.1007/s00344-018-9866-z | 
| [51] | doi: 10.2135/cropsci2012.11.0646 URL | 
| [52] | doi: 10.3389/fgene.2019.00001 URL | 
| [53] |  | 
| [54] | 张爱霞, 刘敬科, 赵巍, 等. 小米加工副产物的成分分析和营养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 2017, 21(1):73-76. | 
| [55] | 姚延琴, 刘来喜, 党云萍, 等. 营养功能性小米茶加工新工艺初探[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 26:96-97. | 
| [56] | 李响, 施洪飞, 韩雍, 等. 小米速溶粉加工工艺条件的筛选[J]. 食品工业, 2016, 37(4):96-100. | 
| [57] | 张梅申, 李风翔. 新型米豆饮料[J]. 陕西粮油科技, 1994, 4:44-45. | 
| [58] | 张杏琴, 田震平. 小米绿豆速食粥[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1, 1:34-35. | 
| [59] | 余华. 小米乳酸饮料的研制[J]. 成都大学学报, 1996, 6:35-39. | 
| [60] | 卢健鸣, 巫东堂. 小米挤压膨化加工营养方便粥的工艺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18(5):123-127. | 
| [61] | 张爱霞, 张佳丽, 赵巍, 等. 复配杂粮馒头营养分析及稳定人体血糖效果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21, 36(5):23-28,87. | 
| [1] | 杨小霞, 严加坤. 干旱胁迫对不同年代谷子苗期根系表型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24-32. | 
| [2] | 靖华, 马爱平, 亢秀丽, 王裕智, 崔欢虎, 黄学芳. 基于多效唑和微喷灌量的麦茬复播谷子品质及矮化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18-25. | 
| [3] | 关婷, 樊明寿, 贾立国. 基于微型蒸发器估算不同作物棵间蒸发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63-67. | 
| [4] | 陈和敏, 肖文芳, 陈和明, 吕复兵, 朱根发, 李宗艳, 李佐. 基于CiteSpace的兰花保鲜研究进展及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151-164. | 
| [5] | 刘鹏, 吴巧花, 舒惠理, 周莉荫, 王小东. 油茶对胁迫因子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24-28. | 
| [6] | 李星星, 韩芳, 周雪, 苏乐平, 袁宏安. 富硒谷子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1-6. | 
| [7] | 王竟夷, 刘晋, 钱平, 李奇庚, 白厚增, 张晓娟. 应急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6): 132-137. | 
| [8] | 颜越, 金荷仙, 王丽娴. 国内外社区花园健康效益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68-75. | 
| [9] | 许宁, 赵霞, 王蕊, 张慧, 李春喜, 张昭. 国内外粮食生产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158-164. | 
| [10] | 杨武广, 王君, 温凯, 仇景涛. 中国稻鳖共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1): 12-16. | 
| [11] | 王晴, 方文生, 李园, 王秋霞, 颜冬冬, 曹坳程. 杀线虫剂新品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100-107. | 
| [12] | 李涌泉, 金赟, 李佳月, 孙学良, 陈树俊. 晋北谷子农艺和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22-30. | 
| [13] | 麻磊, 黄晓君, Ganbat Dashzebegd, Mungunkhuyag Ariunaad, Tsagaantsooj Nanzadd, Altanchimeg Dorjsuren, 包刚, 佟斯琴, 包玉海, Enkhnasan Davaadorj. 不同遥感传感器监测森林虫害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91-99. | 
| [14] | 李秉华, 刘小民, 许贤, 赵铂锤, 李卓霖. 6种除草剂对谷子的安全性和杂草防效[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9): 133-138. | 
| [15] | 厉雅华, 张向前, 安祺, 武迪, 刘战勇, 孙峰, 张德健, 高敏, 张国英, 邢俊.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及实践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60-68.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