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18): 115-12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87
吴丽1,2(), 王永芬2,3, 余宏伟1,2, 丁明碧1,2, 白亭亭2, 李舒2(
), 郑泗军2,4(
)
收稿日期:
2023-08-22
修回日期:
2023-11-16
出版日期:
2024-06-25
发布日期:
2024-06-1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吴丽,女,1999年出生,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益微生物拮抗香蕉真菌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650205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2238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Tel:18785020197,E-mail:wucli9854@163.com。
基金资助:
WU Li1,2(), WANG Yongfen2,3, YU Hongwei1,2, DING Mingbi1,2, BAI Tingting2, LI Shu2(
), ZHENG Sijun2,4(
)
Received:
2023-08-22
Revised:
2023-11-16
Published:
2024-06-25
Online:
2024-06-18
摘要:
香蕉真菌性病害是香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可严重阻碍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物防治技术,尤其是利用生防菌的策略,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尽管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生防菌在田间的有效定殖和稳定防病能力仍是挑战。本研究聚焦于物理诱变技术对生防菌的改良效果,旨在提升其对香蕉真菌性病原的拮抗能力。利用物理诱变技术对生防菌株进行诱变改良可显著提高生防菌对寄主的定殖能力和病害的防治效果。为了明确物理诱变技术对提升生防菌田间防效的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不同物理诱变技术的类型、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在提升生防菌拮抗真菌病原体中的应用。同时,文中还探讨了突变菌株筛选与鉴定的方法,并对比了各技术的优缺点。特别指出了传统物理诱变技术在控制突变方向、提高效率及稳定性方面的局限,并提出了离子束、脉冲强光和空间诱变等新型物理诱变技术的潜在优势。通过归纳现有研究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物理诱变技术在增强生防菌对植物病害防治效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其在未来香蕉真菌性病害管理中的应用潜力进行展望。
吴丽, 王永芬, 余宏伟, 丁明碧, 白亭亭, 李舒, 郑泗军. 物理诱变技术在提升有益微生物拮抗香蕉真菌病原菌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115-124.
WU Li, WANG Yongfen, YU Hongwei, DING Mingbi, BAI Tingting, LI Shu, ZHENG Sijun. Physical Mutagenesis Technology in Enhancing Antagonism of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Against Banana Fungal Pathogens: A Review[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18): 115-124.
生防菌类型 | 生防菌种类 | 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效果 | 参考文献 |
---|---|---|---|
放线菌 | 链霉菌Streptomyces (STRM304) | 71.90%(Foc KPS 3-1),78.10%(Foc PT 4-3) | [ |
链霉菌Streptomyces (JRGG-11) | 83.10% | [ | |
马来西亚链霉菌(Streptomyces malaysiensis) 8ZJF-21 | 67.48% | [ | |
米修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ionensis) TF78 | 55.30% | [ | |
真菌 | 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 ALL42和 IBFL006 | 55.20%,67.90% | [ |
细菌 | 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Gxun-2 | 84.21% | [ |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18 | 67.90% | [ | |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Q1 | 84.67% | [ | |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N1910 | 81.78% | [ | |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YN0904 | 79.60% | [ | |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 YN1419 | 81.30% | ||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CSR-D4 | 77.59% | [ | |
复合菌 | 复合真菌制剂NFPT | 48.00% | [ |
复合菌:(Trichoderma harzianum)gz-2、(Bacillaceae velezensis) Blz02、(Bacillaceae amyloliquefacien) Ba62 | 84.85% | [ |
生防菌类型 | 生防菌种类 | 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效果 | 参考文献 |
---|---|---|---|
放线菌 | 链霉菌Streptomyces (STRM304) | 71.90%(Foc KPS 3-1),78.10%(Foc PT 4-3) | [ |
链霉菌Streptomyces (JRGG-11) | 83.10% | [ | |
马来西亚链霉菌(Streptomyces malaysiensis) 8ZJF-21 | 67.48% | [ | |
米修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ionensis) TF78 | 55.30% | [ | |
真菌 | 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 ALL42和 IBFL006 | 55.20%,67.90% | [ |
细菌 | 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Gxun-2 | 84.21% | [ |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18 | 67.90% | [ | |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Q1 | 84.67% | [ | |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N1910 | 81.78% | [ | |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YN0904 | 79.60% | [ | |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 YN1419 | 81.30% | ||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CSR-D4 | 77.59% | [ | |
复合菌 | 复合真菌制剂NFPT | 48.00% | [ |
复合菌:(Trichoderma harzianum)gz-2、(Bacillaceae velezensis) Blz02、(Bacillaceae amyloliquefacien) Ba62 | 84.85% | [ |
[1] |
|
[2] |
杨玉径, 韩叶萍. 香蕉[J].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16):5573.
|
[3] |
漆艳香, 张欣, 丁兆建, 等. 香蕉病害名录[J].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39(1):58-69.
|
[4] |
|
[5] |
doi: 10.1038/s42003-023-04417-w pmid: 36631600 |
[6] |
|
[7] |
|
[8] |
|
[9] |
李婷, 王洪旭, 崔广禄, 等. 哈茨木霉在植物应用上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1):57-6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52 |
[10] |
|
[11] |
|
[12] |
王恩文, 龚文琪, 申秋实, 等. 物理诱变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磷的影响[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6):44-47.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陶秀娥. 黄瓜黑斑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和培养条件优化[D]. 石家庄: 河北科技大学, 2011.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doi: 10.1002/jcp.25053 pmid: 26033759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张静珍, 靳晓杰, 王连军, 等. 甘薯蔓割病拮抗菌株KC2-8的筛选、鉴定及紫外诱变[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0(1):25-29,2.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武志江, 梁桂东, 廖以金, 等. 碳离子束辐照对火龙果种子萌发、存活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41(7):1402-1407.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07.016 |
[45] |
刘桂君, 孟佑婷, 杨素玲, 等. N-+离子束注入诱变选育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13(8):1658-1663.
|
[46] |
苏晓飞. 西瓜枯萎病拮抗菌株筛选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D].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10.
|
[47] |
陈方新, 齐永霞, 丁婷. 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大豆疫霉高效拮抗菌[J]. 核农学报, 2018, 32(10):1873-1879.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8.10.1873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张心青, 张萧萧, 杨传伦, 等. 一株对番茄枯萎病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的ARTP诱变与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6):44-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800545 |
[54] |
张萧萧, 张心青, 杨传伦, 等. 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YJY19-01 抑菌效果与对番茄枯萎病防效的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53(6):84-88.
|
[92] |
|
[93] |
|
[94] |
|
[55] |
|
[56] |
彭光华, 王璐瑶, 涂贻轩, 等. 复合增强脉冲强光保鲜鲜切荸荠技术研究[J]. 长江蔬菜, 2019,4:72-76.
|
[57] |
|
[58] |
|
[59] |
孟宪军, 郑凤娥, 张琦. 纳塔尔链霉菌的脉冲强光诱变育种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3):141-142,145.
|
[60] |
于荣, 张缘, 郭佳, 等. 脉冲强光技术选育林可霉素高产菌株[J]. 化工管理, 2019(29):168-170.
|
[61] |
赵天惠, 张佰清. 耐受性枯草芽孢杆菌的脉冲强光诱变筛选及产酶活力分析[J]. 食品科学, 2018, 39(2):192-197.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802030 |
[62] |
|
[63] |
刘勇, 杨伟, 郝艳芳, 等. 航天育种及在高粱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46(7):1204-1206.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张惠茜, 王尉, 周登博, 等. 香蕉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机理分析[J].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50(3):1-8.
|
[70] |
|
[71] |
黄穗萍, 李其利, 韦绍龙, 等. 米修链霉菌TF78对香蕉枯萎病的田间防效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微生物学通报, 2022, 49(9):3693-3708.
|
[72] |
|
[73] |
万青, 包晓东, 李文彬, 等.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18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40(Z3):3209-3215.
|
[74] |
姬梦琳, 田青霖, 薛治峰, 等. 贝莱斯芽孢杆菌YQ1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中国贵州贵阳,2021[C].
|
[75] |
|
[76] |
|
[77] |
|
[78] |
|
[79] |
|
[80] |
|
[81] |
李敏, 胡美姣, 高兆银, 等. 香蕉炭疽病拮抗菌C71菌株的诱变选育[J]. 热带农业科学, 2008, 28(6):6-10.
|
[82] |
王杰, 周萌, 杜伟玲, 等. 一株东北油豆角枯萎病菌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J]. 北方园艺, 2018(4):72-77.
|
[83] |
林运萍, 谭志琼, 张荣意. 香蕉冠腐病拮抗细菌B68的诱变选育[J]. 广西农业科学, 2007(1):45-48.
|
[84] |
谷亚南, 李敏慧, 李华平. 一株空间诱变的香蕉内生生防菌的防病促生作用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中国贵州贵阳, 2021.
|
[85] |
刘世程, 李磊, 张雪艳, 等. 贝莱斯芽胞杆菌ZF145的诱变及抑菌防病效果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2, 30(12):2417-2424.
|
[86] |
杨炽光. 枯草芽孢杆菌RN8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研究[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22.
|
[87] |
李晓宇. 解淀粉芽孢杆菌LXY-6-2筛选、鉴定、诱变与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辣椒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
[88] |
罗晨. 土传病害拮抗菌筛选、选育及基因组分析[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89] |
|
[90] |
|
[91] |
|
[1] | 卫甜, 杨倩, 刘怀阿, 朱锦磊, 吕敏. 高地芽孢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及促生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23-128. |
[2] | 魏莲, 刘虹伶, 伍兴隆, 陈河竹, 彭应力, 肖科军,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05-109. |
[3] | 符百文, 许炼, 郑梅霞, 朱育菁.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毒素的研究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88-96. |
[4] | 王家哲, 张锋, 李英梅, 周搏航, 付博. 猕猴桃黑头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3): 109-112. |
[5] | 李永丽, 源春彦, 周洲, 王春生, 雷振山. 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P-r21抑菌广谱性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105-110. |
[6] | 杨耀权, 李飞腾, 李延鹏, 佘容, 杨晓燕. 基于CiteSpace的线虫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39-148. |
[7] | 魏佩霞, 付海燕, 周双, 刘春光, 吴桐, 杨峰山. 马铃薯晚疫病生防菌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2): 144-151. |
[8] | 李婷, 王洪旭, 崔广禄, 石颜通, 聂青, 王志平, 曲明山. 哈茨木霉在植物应用上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1): 57-61. |
[9] | 陈思妤. 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草地贪夜蛾田间效果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0): 109-112. |
[10] | 陈河竹, 祝进, 徐翔, 雷敏, 肖科军, 彭应力, 陆秋成,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蚜虫减量饲喂对异色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4): 119-124. |
[11] | 胡海燕, 张然然, 李晓莉. 樱桃园梨小食心虫迷向丝迷向效果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0): 113-116. |
[12] | 胡帅, 罗立平, 孙猛, 杨禹, 温俊宝. 中华甲虫蒲螨和管氏肿腿蜂联合控制双条杉天牛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107-111. |
[13] | 闫芳芳, 孔垂旭, 张映杰, 毛敏, 简连均, 王蓉. 产紫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103-108. |
[14] | 符慧娟, 李星月, 易军, 李其勇, 许秉智, 陈友华, 罗聪聪, 张鸿. 四川丘区旱作主要生物灾害防治策略与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140-147. |
[15] | 申修贤, 田太安, 刘健锋, 于晓飞, 董祥立, 李治模, 杨茂发. 益蝽5龄若虫对不同龄期粘虫幼虫的捕食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116-12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