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2): 81-87.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06
马倩1(), 刁霏霏2, 杜鑫2, 陈日远1, 林启美2(
), 赵小蓉2, 李贵桐2
收稿日期:
2023-08-22
修回日期:
2024-01-17
出版日期:
2024-07-28
发布日期:
2024-07-2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马倩,女,1988年出生,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健康土壤培育、土壤碳氮循环、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新型肥料研制等工作。通信地址: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路5号院5号楼5B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mail:maqian7766@126.com。
基金资助:
MA Qian1(), DIAO Feifei2, DU Xin2, CHEN Riyuan1, LIN Qimei2(
), ZHAO Xiaorong2, LI Guitong2
Received:
2023-08-22
Revised:
2024-01-17
Published:
2024-07-28
Online:
2024-07-28
摘要:
利用现有的数据,分析蚯蚓密度与土壤物理肥力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定量评价蚯蚓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通过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输入关键词(蚯蚓、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搜索,提取其中相关的数据,将文献提取的数据与调研获得的数据结合,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蚯蚓密度与砂粒相对含量呈极显著的负指数关系(P<0.001),与粉粒相对含量呈显著的正指数关系(P<0.05),而与黏粒相对含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01);与土壤容重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P<0.20),但与土壤孔隙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P<0.5),但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基于蚯蚓密度与砂粒、粉粒、黏粒相对含量,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定性团聚体、水分含量关系,可以将蚯蚓密度与土壤物理肥力主要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为5个等级,以用于评价蚯蚓对土壤物理肥力指标的影响。
马倩, 刁霏霏, 杜鑫, 陈日远, 林启美, 赵小蓉, 李贵桐. 蚯蚓密度与土壤物理肥力主要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2): 81-87.
MA Qian, DIAO Feifei, DU Xin, CHEN Riyuan, LIN Qimei, ZHAO Xiaorong, LI Guito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worm Density and Major Parameters of Soil Physical Fertility[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2): 81-87.
级别 | 砂粒/% | 粉粒/% | 黏粒/% | 容重/(g/cm3) | 水稳性团聚体/% | 孔隙度/% | 含水量/% | 蚯蚓密度/(条/m2) |
---|---|---|---|---|---|---|---|---|
1 | [0,25) | [50,100] | [25,100] | [0,1.2) | [40,100] | [65,100] | [30,100] | [100, +∞) |
2 | [25, 35) | [44,50) | [20,25) | [1.2,1.35) | [30,40) | [55,65) | [20,30) | [70,100) |
3 | [35,50) | [37,44) | [15,20) | [1.35,1.45) | [20,30) | [48,55) | [12,20) | [40,70) |
4 | [50,60) | [31,37) | [11,15) | [1.45,1.59) | [10,20) | [40,48) | [5,12) | [10,40) |
5 | [60,100] | [0,31) | [0,11) | [1.59,+∞) | [0,10) | [0,40) | [0,5) | [0,10) |
级别 | 砂粒/% | 粉粒/% | 黏粒/% | 容重/(g/cm3) | 水稳性团聚体/% | 孔隙度/% | 含水量/% | 蚯蚓密度/(条/m2) |
---|---|---|---|---|---|---|---|---|
1 | [0,25) | [50,100] | [25,100] | [0,1.2) | [40,100] | [65,100] | [30,100] | [100, +∞) |
2 | [25, 35) | [44,50) | [20,25) | [1.2,1.35) | [30,40) | [55,65) | [20,30) | [70,100) |
3 | [35,50) | [37,44) | [15,20) | [1.35,1.45) | [20,30) | [48,55) | [12,20) | [40,70) |
4 | [50,60) | [31,37) | [11,15) | [1.45,1.59) | [10,20) | [40,48) | [5,12) | [10,40) |
5 | [60,100] | [0,31) | [0,11) | [1.59,+∞) | [0,10) | [0,40) | [0,5) | [0,10)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李辉信, 胡锋, 沈其荣, 等. 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12):1637-1641.
|
[7] |
|
[8] |
董水丽. 麦秸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5(6):135-136.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刘杰, 许石林, 周玮. 从机械、土壤、作物体系看农田机械化发展途径[J]. 华北农学报, 1987(3):119-124.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87.03.021 |
[35] |
唐政, 李继光, 李慧, 等. 设施菜田水肥管理模式下蚯蚓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8):2210-2214.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于建光, 胡锋, 李辉信, 等. 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赋存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3):175-179
|
[43] |
|
[44] |
王红, 王邵军, 李霁航. 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土壤蚯蚓数量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1(3):37-42.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605023 |
[45] |
|
[46] |
熊丽军, 马莉, 刘美泽, 等. 免耕条件下蚯蚓对农田水分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6):77-8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29 |
[47] |
|
[48] |
|
[49] |
doi: 10.1038/srep06365 pmid: 25219785 |
[50] |
张卫信, 李健雄, 郭明昉, 等. 广东鹤山人工林蚯蚓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05, 25(6):1362-1370.
|
[1] | 陈友明, 郭晏汝, 马行空, 田间, 董元华. 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58-65. |
[2] | 雍宬, 赵晟, 张思怡, 孙恩惠, 曲萍, 陈玲, 王秋君, 刘朝政, 靳红梅, 徐跃定, 黄红英. 秸秆纤维尺寸对育秧基质块干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5): 143-150. |
[3] | 孙力扬, 徐明岗, 王晋峰, 李建华, 刘平, 孙楠. 北方地区土壤速效养分及容重对秸秆还田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100-108. |
[4] | 刘敏, 赵财, 范虹,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孙亚斌. 长期间作及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28-35. |
[5] | 熊丽军, 马莉, 刘美泽, 李亦男. 免耕条件下蚯蚓对农田水分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6): 77-81. |
[6] | 肖弘扬, 李谟志, 林启美, 李二珍, 李贵桐, 赵小蓉. 8种耐盐植物与脱硫石膏对河套灌区盐碱土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4): 90-96. |
[7] | 聂良鹏, 郭利伟, 郑春风, 吕玉虎, 张梦, 李本银, 潘兹亮, 李杰. 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65-69. |
[8] | 刘亚柏. 醋糟不同配比覆盖对句容旱地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1): 45-50. |
[9] | 平翠枝, 红梅, 王文东, 赵巴音那木拉, 美丽, 刘鹏飞, 赵乌英嘎.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7): 83-89. |
[10] | 宗巧鱼, 艾宁, 杨丰茂, 强大宏, 李阳, 刘姣, 郝宝宝, 刘长海. 陕北黄土区枣林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6): 48-56. |
[11] | 王党朝, 尚志, 佘长超. 草原露天矿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与生物量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3): 60-65. |
[12] | 陈香波, 申瑞雪, 吕秀立, 冯建华, 李圃锦, 张冬梅. 不同基质栽培百子莲生长效应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9): 73-79. |
[13] | 杨越, 杨依天, 武智勇, 吴才武, 韩永娇. 冀北坝上地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5): 54-59. |
[14] | 王倩, 任文斌, 邱玉亮, 许琦, 谢三刚. 49份山西水地小麦品系的HMW-GS组成及品质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4): 11-15. |
[15] | 胡立峰. 中国土壤类型下免耕对土壤容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2): 73-7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