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7): 149-156.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66
收稿日期:
2025-02-06
修回日期:
2025-06-04
出版日期:
2025-09-25
发布日期:
2025-10-0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秘翌彤,女,2005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牧草遥感监测。通信地址: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南关街道乐凯南大街2569号 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E-mail:2632972950@qq.com。
基金资助:
BEI Yitong(), ZHANG Xiaoying, WANG Kuanhao, GAO Jinxu, SUN Xinbo(
)
Received:
2025-02-06
Revised:
2025-06-04
Published:
2025-09-25
Online:
2025-10-07
摘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获取手段,在作物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系统综述了遥感技术在作物生产监测、作物估产、作物营养品质监测、作物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在作物生长监测领域,重点分析了基于多光谱、高光谱和雷达遥感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等生理参数反演方法;在估产应用方面,梳理了多源遥感数据构建产量模型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技术路线;在营养品质监测中,归纳了光谱特征与作物生化组分的关联模型;在病虫害监测环节,阐述了病虫害胁迫的光谱响应机理与识别技术。提出当前研究在多源数据融合精度、作物品质监测普适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需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深化多平台协同监测,为智慧农业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撑。
秘翌彤, 张晓影, 王宽豪, 高金旭, 孙鑫博. 基于遥感技术的作物生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7): 149-156.
BEI Yitong, ZHANG Xiaoying, WANG Kuanhao, GAO Jinxu, SUN Xinbo. Research Progress of Crop Product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27): 149-156.
[1] |
朱志成, 武永峰, 马浚诚, 等. 基于无人机载遥感的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变化及冠层光谱响应[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1):3524-3534.
|
[2] |
李玮祎, 孙明馨, 曾风玲, 等. 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2):137.
|
[3] |
赵静, 李静, 柳钦火, 等. 联合HJ-1/CCD和Landsat8/OLI数据反演黑河中游叶面积指数[J]. 遥感学报, 2015, 19(5):733-749.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谭昌伟, 黄义德, 黄文江, 等. 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遥感植被指数法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1(4):392-397.
|
[11] |
赵虎, 裴志远, 马尚杰, 等. 利用HJ-1-A/B CCD2数据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10):172-176.
|
[12] |
|
[13] |
刘珺, 庞鑫, 李彦荣, 等. 夏玉米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9):309-317.
|
[14] |
袁媛. 夏玉米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研究[J]. 陕西气象, 2015(3):24-28.
|
[15] |
史舟, 梁宗正, 杨媛媛, 等. 农业遥感研究现状与展望[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46(2):247-260.
|
[16] |
张东霞, 张继贤, 等. 遥感技术在主要粮食作物估产中的应用[J]. 测绘科学, 2024, 39(11):95-98,103.
|
[17] |
刘海启. 美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简介[J]. 国土资源遥感, 1997(3):58-62.
|
[18] |
|
[19] |
|
[20] |
pmid: 480957 |
[21] |
刘彦, 关欣, 罗珊, 等. 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综述[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1):136-139.
|
[22] |
郭建茂. 基于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
[23] |
佚名. 南京农业遥感分中心简介[J]. 遥感技术动态, 1989(1):72-73.
|
[24] |
李剑萍, 郑有飞, 魏丽, 等. 作物遥感估产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分析[M]. 气象教育与科技, 1999(2):19-23.
|
[25] |
董倩. 基于RS和GIS的冬小麦总产预测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
[26] |
|
[27] |
刘兆礼. 东北地区资源环境遥感信息系统与农情速报[R]. 长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0.
|
[28] |
王赫彬.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禹城市玉米遥感估产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8.
|
[29] |
|
[30] |
马冠南, 丁春雨. 基于植被指数和最优物候期的玉米产量预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9):17-18,25.
|
[31] |
|
[32] |
|
[33] |
|
[34] |
程乾. MODIS数据提高水稻卫星遥感估产精度稳定性机理与方法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
[35] |
曾玲琳. 作物物候期遥感监测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15.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doi: 10.1016/j.foodchem.2013.01.086 pmid: 23561162 |
[42] |
doi: 10.1016/j.foodchem.2010.12.160 pmid: 23140747 |
[43] |
|
[44] |
|
[45] |
|
[46] |
张竞成, 袁琳, 干纪华, 等.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20):1-11
|
[47] |
赵子娟, 刘东, 杭中桥. 作物遥感识别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16):45-51.
|
[48] |
李卫国, 蒋楠. 农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8):1-3.
|
[49] |
鲁军景, 孙雷刚, 黄文江.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和预测预警研究进展[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9, 34(1):21-32.
|
[50] |
|
[51] |
|
[52] |
袁琳. 小麦病虫害多尺度遥感识别和区分方法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5.
|
[53] |
鲁军景, 黄文江, 张竞成, 等. 基于小波特征的小麦白粉病与条锈病的定量识别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6):1854-1858.
|
[54] |
鲁军景, 黄文江, 蒋金豹, 等. 小波特征与传统光谱特征估测冬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对比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35(10):1456-1461.
|
[55] |
郭青, 王骊雯, 董方敏, 等. 基于方向一致性特征的小麦条锈病与白粉病识别[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46(1):26-34.
|
[56] |
赖军臣. 基于病症图像的玉米病害智能诊断研究[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10.
|
[57] |
张竞成. 多源遥感数据小麦病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2.
|
[58] |
鲁军景. 多源数据冬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遥感监测研究[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2016.
|
[1] | 相微微, 王雨司, 彭军, 王建武, 陈花. 2株根际促生菌对水稻营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158-164. |
[2] | 齐儒春, 王静, 张晋美, 刘吉利, 孙豪杰. 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耐盐青贮玉米品种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4): 20-29. |
[3] | 孟凡奇, 李轲, 王清, 刘勇鹏, 马春业, 孙健, 黄大华, 刘志坚, 张勇跃. 兼用型甘薯贮藏期品质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3): 139-144. |
[4] | 韩成卫, 郝福庭, 付贵林, 薛法新, 张岩, 宋春林, 吴秋平, 蒋飞. 不同施肥方式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2): 7-12. |
[5] | 文俊丽, 陈琴, 郭元元, 张力, 李洋, 康德贤, 宋焕忠, 陈振东. 栽培方式对空心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8): 65-74. |
[6] | 王越, 费雯丽, 程军, 沈历都, 邹岫明, 阿迪力·阿里木. 沈阳市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及气象产量预测模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5): 95-101. |
[7] | 王苗苗, 王贝贝, 李明放, 张志红, 严雪. 冬小麦发育期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 1-7. |
[8] | 王鹏翔, 陈翔宇, 魏春月, 马怡茹, 秦诗哲, 周泽轩, 张泽.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滴灌棉花地上部氮浓度估测模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4): 148-157. |
[9] | 周翰林, 吴春, 张高伟, 王宣朋. MABR膜对比微生态制剂对河蟹池塘水质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2): 157-164. |
[10] | 田素波, 陈维安, 国艳春, 林桂玉, 祝海燕, 孟德来, 魏宏, 李金育, 辛晓菲, 亓烨, 王凯燕, 李英杰, 汤砚岗. 低温弱光诱抗水溶肥对秋冬茬沙培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8): 24-29. |
[11] | 李华健, 邓国军, 罗贞媛, 农全东, 李春情, 农彬, 陈碧钦, 胡校章, 刘娜, 文和明. 间作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和大豆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8-14. |
[12] | 朱吉童, 徐颖超, 薛舒丹, 孟琦涛, 谢大森, 江彪, 郭巨先, 钟玉娟.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菜心代谢物综合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5): 36-47. |
[13] | 高小丽, 黄海皎, 常子惠, 杨涛, 刘荣, 宗绪晓, 张海芳, 廖文华. 西藏城郊地区食用豌豆品种改良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2): 24-31. |
[14] | 王敬云, 胡晓航, 董心久, 马亚怀, 李彦丽. 基于多光谱技术的甜菜块根糖分增长期施氮决策模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0): 132-139. |
[15] | 郑荣美, 胡萍, 张磊, 吴文燕, 王晓宇. 低温肉制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 143-15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