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6): 1-8.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251
• 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 下一篇
刘正辉1(), 徐宏发1, 陈松2, 黄见良3, 周凤明4, 刘也嘉5, 程方民6, 赵全志7, 任万军8, 曾勇军9, 武立权10, 黄敏11, 丁艳锋1
LIU Zhenghui1(), XU Hongfa1, CHEN Song2, HUANG Jianliang3, ZHOU Fengming4, LIU Yejia5, CHENG Fangmin6, ZHAO Quanzhi7, REN Wanjun8, ZENG Yongjun9, WU Liquan10, HUANG Min11, DING Yanfeng1
摘要:
本研究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基于近3年对江苏、浙江、湖南等南方8省水稻产业的调研结果,从科技创新链角度,剖析了中国稻作理论创新与应用遭遇瓶颈的客观原因。认为当前稻作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场景、工具手段革新之间严重脱节,难以支撑水稻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要以稻作理论突破为源头,运用表型组学等前沿技术手段提升群体水平研究,揭示水稻产量、品质、抗逆性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构建丰产、优质和绿色协同的高质群体塑造理论;同时,深化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深度切入生产场景,联合开展高质群体塑造的核心技术、工具手段创新与集成示范,打通先进稻作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障碍。据此,制定了南方水稻新质生产力跃升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实施路线图,旨在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