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书玉, 黎蓝, 赖凌峰, 李红梅, 刘季平, 何生根. 纳米铜加蔗糖处理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4): 62-67. |
[2] |
邵冰洁,刘文竹,许建新,高永慧,赵惠恩. 小滨菊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 62-67. |
[3] |
刘芳,袁有美,陈建荣,朱天彧,邝鼎,唐映红. 迎春花试管培养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6): 20-24. |
[4] |
左静静,闫贵云,安晓宁,霍利光,刘少翔. 正交设计优化北苍术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1): 21-24. |
[5] |
崔中翌,刘 芳,袁有美,唐映红,陈建荣. 南美天胡荽无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8): 105-109. |
[6] |
姚绍嫦,蓝祖栽,凌征柱. 线柱苣苔无菌萌发及快速繁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1): 280-284. |
[7] |
潘梅 王景飞 黄赛 吕德任 戚华莎. 药用植物裸花紫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7): 127-132. |
[8] |
宋顺 许奕 李敬阳 刘以道 覃和业 马蔚红. 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3): 286-290. |
[9] |
赵晓杰 迟德富 李晓灿. 匍枝筋骨草再生体系构建[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4): 120-124. |
[10] |
梁柳 王和飞 刘进平. 山苦茶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8): 139-144. |
[11] |
欧阳乐军1,2,郭建夫2. 三系水稻恢复系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恢复力变化的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4): 75-79. |
[12] |
岳福菊. 粮食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工作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21): 119-121. |
[13] |
张 俊,孙 鹏,周丽莉,祁建军,李先恩. 川麦冬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4): 88-91. |
[14] |
何碧珠 吴少华 邱万翔. 药用植物红落藜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3): 308-312. |
[15] |
孙国利,闫国华,张开春,张晓明,周宇,于泽源. 樱桃不同杂种优系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 168-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