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冬冬, 张军, 葛梦婕, 刘忠红, 朱晓欢, 李春燕.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晚播小麦‘淮麦36’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1-7. |
[2] |
金梅娟, 佘旭东, 沈明星, 陆长婴, 陶玥玥, 王海候. 稻田构建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的生产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71-76. |
[3] |
罗先富, 刘文强, 潘孝武, 董铮, 刘三雄, 刘利成, 阳标仁, 盛新年, 李小湘.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的近等基因系定位水稻株高QTL[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1-5. |
[4] |
王福玉, 陈贵菊, 孙雷明, 黄玲, 邵敏敏, 赵凯, 杨本洲, 张玉丹, 闫璐, 王霖.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20-26. |
[5] |
纪坤, 王彬, 赵博文, 薛浩, 吴建民, 朱晓建, 王依欣, 赵海军, 韩赞平. 不同玉米种质材料植株与穗粒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27-32. |
[6] |
陈英花, 白如霄, 王娟, 张新疆, 刘玲慧, 刘小龙, 冯国瑞, 危常州. 叶面喷施烯效唑和硼对塔额盆地甜菜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41-48. |
[7] |
李兴华, 王欢, 张盛, 蔡星星, 周强, 周楠. 氮肥用量与运筹方式对晚籼稻产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6-13. |
[8] |
王强强, 杨自辉, 郭树江, 张剑挥, 王多泽. 灌水量对民勤干旱沙区骏枣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71-74. |
[9] |
周小红.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农作物产量估测模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152-156. |
[10] |
董雨青, 魏雪苹, 强亭燕, 张本刚, 齐耀东, 刘海涛.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植物遗传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25-32. |
[11] |
黄浩, 谢晋, 袁文彬, 王初亮, 陈坤华, 曾繁东, 梁增发, 苏诏, 王维. 不同有机物料对烤烟根系特征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51-57. |
[12] |
秦乃群, 马巧云, 高敬伟, 杨璞, 蔡金兰, 郝迎春, 李艳梅, 冀洪策, 廖祥政. 沼渣施用对花生小麦轮作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58-63. |
[13] |
武志斌, 黄超, 雷媛, 敬峰, 刘战东. 不同产量水平下冬小麦水肥利用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64-71. |
[14] |
刘青松, 贾艳丽, 肖宇, 郭志顶, 纪明妹, 赵忠祥, 黄素芳, 岳明强, 刘震, 阎旭东, 徐玉鹏. 盐胁迫对苜蓿生理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96-101. |
[15] |
沈吉成, 赵彩霞, 叶发慧, 李亚鑫, 刘德梅, 刘瑞娟, 沈裕虎, 张怀刚, 陈文杰. 基于农艺性状解析乐都长辣椒种质分化情况[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2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