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陶诗言,丁一汇,周晓平.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J].大气科学, 1979,3:227-238. [2]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255.
 [3] 丁一汇,张建云,许小峰,等.暴雨洪涝[M].北京: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59,61-62,66,83.
 [4] 贾丽伟,李维京,陈德亮.东北地区降水与大气环流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5):557-566.
 [5] 孙建华,张小玲,卫捷,等.20世纪 90年代华北大暴雨过程特征的分析研究[J].气候环境与研究,2005,10(3):492-505.
 [6] 郑秀雅,张廷治,白入海.东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1-7.
 [7] 孙力,隋波,王晓明,等.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暴雨的气候学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6):778-786.
 [8] 孟庆涛,孙建华,桥枫雪.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东北暴雨过程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6):598-612.
 [9] 常煜,韩经纬,常立群,等.近 40a呼伦贝尔市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12,31(4):379-383.
 [10] 姜学恭,孙永刚,沈建国.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2001,27(1):25-30.
 [11] 乌兰,胡英华,韩经纬.台风与内蒙古强对流降水关系浅析[C].2006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2006:150-156.
 [12] 中国气象局科教司.省地气象台短期预报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150-160.
 [13]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21-323.
 [14] 刘景涛,罗孝逞,王娴,等.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预报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6,41.
 [15] 孙建华,赵思雄.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J].大气科学,2000,24(2):223-237.
 [16] 孟智勇,徐祥德,陈联寿.9406号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中尺度特征[J].气象学报,2002,60(1):3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