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玉, 徐刚, 迎春, 等.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29(1):68-79. | 
																													
																						| [2] | 勾芒芒, 屈忠义. 生物炭与化肥互作对土壤含水率与番茄产量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49(11):283-288. | 
																													
																						| [3] | 何绪生, 张树清, 佘雕, 等. 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15):16-25. | 
																													
																						| [4] | 吴蔚君, 徐云连, 邢素林, 等. 生物炭对土壤氮磷转化和流失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8,8(9):20-26. | 
																													
																						| [5] | Johannes L, John G, Marco R. Biochar Sequestra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A Review[J].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06,11(2):395-419. | 
																													
																						| [6] | 陈窈君, 张迪, 胡学玉, 等. 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40(11):8-16. | 
																													
																						| [7] | 郑子乔, 祝经伦. 生物质炭对小麦根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26(3):35-41. | 
																													
																						| [8] | 罗东海, 王子芳, 龙翼, 等.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磷流失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41(3):1286-1295. | 
																													
																						| [9] | 纪君. 生物炭施用对南方油菜水稻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 
																													
																						| [10]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 [11] | 郭全忠, 龚晓松, 刘化隆. 长期施用沼肥对设施菜田土壤养分和盐分累积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20,29(1):127-134. | 
																													
																						| [12] | 李文祥. 长期不同施肥对埂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2):23-25. | 
																													
																						| [14] | Topoliantz S, Ponge J F, Ballof S. Manioc peel and charcoal: A potential organic amendment for sustainable soil fertility in the tropics[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5,41(1):15-21. | 
																													
																						| [13] | 王欢欢, 元野, 任天宝, 等. 生物炭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35):67-71. | 
																													
																						| [15] | 曾洪玉, 李志勇, 唐宝国, 等. 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9,9(7):31-36. | 
																													
																						| [16] | 卜晓莉, 汪浪浪, 马青林, 等. 稻壳炭施用对太湖滨岸灰潮土氮磷淋失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11):2216-2222. | 
																													
																						| [17] | 吴明才, 肖昌珍, 郑普英. 大豆磷素营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32(3):59-65. | 
																													
																						| [18] | 朱浩宇, 高明, 龙翼, 等. 化肥减量有机替代对紫色土旱坡地土壤氮磷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41(4):1921-1929. | 
																													
																						| [19] | 郑健, 李欣怡, 马静, 等. 秸秆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39(5):1111-1121. | 
																													
																						| [20] | 朱倩, 姚兴东, 单玉姿, 等. 生物炭对R2期大豆根系生长和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9,50(4):385-391. | 
																													
																						| [21] | 王涛, 周健民, 王火焰. 固体废弃物及土壤中磷的形态分析技术. 土壤学报, 2011. 48(1):185-191. | 
																													
																						| [22] | Verheijen F, Jeffery S, Bastos A C, et al. Biochar application tosoils[C]//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Luxem-bourg, 2010. | 
																													
																						| [23] |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16):3324-3333. | 
																													
																						| [24] | 殷大伟. 生物炭改良白浆土的初步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3. | 
																													
																						| [25] | 代红翠, 陈源泉, 王东, 等. 生物炭对碱性砂质土壤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23(4):1-7. | 
																													
																						| [26] | 杨彩迪, 宗玉统, 卢升高. 不同生物炭对酸性农田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动态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41(4):1914-1920. | 
																													
																						| [27] | 刘赛男. 生物炭影响土壤磷素、钾素有效性的微生态机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