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19): 51-57.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40
收稿日期:
2022-07-06
修回日期:
2022-12-27
出版日期:
2023-07-05
发布日期:
2023-07-03
通讯作者:
刘冠,女,1989年出生,黑龙江双鸭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分子育种。通信地址: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E-mail:作者简介:
王硕,男,2001年出生,河南开封人,本科,研究方向:种子科学与工程。通信地址: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E-mail:w20206856@163.com。
基金资助:
WANG Shuo1(), ZHENG Xiuwen1, LIU Guan1(
), ZHANG Mengmeng2,3(
)
Received:
2022-07-06
Revised:
2022-12-27
Online:
2023-07-05
Published:
2023-07-03
摘要:
花青素的合成途径基本被确定,但是关于环境因子及内源物质对花青素积累的影响仍旧缺乏全面系统的阐述。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总结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环境因素以及内源激素等物质对果树中花青素积累的影响,发现较强光照、低温、部分矿质元素、水分胁迫、酸性环境、糖类以及乙烯等的内源激素对花青素的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花青素的合成。此类研究可为果树果实色泽、营养品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基础,为果树品种的选育与研发提供参考方向,同时也为果树中花青素的提取、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优良、天然的植物化学物质在果树中的充分积累及综合利用。而对于环境因子和内源激素在花青素调控网络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在未来仍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等生物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王硕, 郑秀文, 刘冠, 张萌萌. 环境因子及内源物质对果树中花青素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9): 51-57.
WANG Shuo, ZHENG Xiuwen, LIU Guan, ZHANG Mengmeng. Research Progress on Regulation of Anthocyanins in Fruit Trees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ndogenous Substance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19): 51-57.
[1] |
doi: 10.1002/ptr.5642 pmid: 27221033 |
[2] |
郝俊光, 梁振荣, 银书,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城‘桂葡1号'毛葡萄酿酒过程中9种酚类物质的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21):8.
|
[3] |
王欣, 张天柱. 园艺作物花青素合成调控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22, 12(1):10-16.
doi: 10.19586/j.2095-2341.2021.0125 |
[4] |
doi: 10.1071/FP12195 pmid: 32480814 |
[5] |
FABIOLA, INIGUEZ-FRANCO, HERLINDA,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diffusion of catechin and epicatechin from antioxidant active films made of poIy(L-lactic acid)[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2, 60(26):6515-6523.
doi: 10.1021/jf300668u URL |
[6] |
doi: 10.1007/s00425-009-1095-z URL |
[7] |
doi: 10.7717/peerj.4607 URL |
[8] |
doi: 10.1016/j.plaphy.2013.04.020 URL |
[9] |
doi: 10.1007/s00425-010-1170-5 URL |
[10] |
doi: 10.1016/S0304-4238(97)00040-X URL |
[11] |
柳蕴芬, 刘莉, 段艳欣, 等. 光对红肉桃果肉红色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3):4.
|
[12] |
俞明亮. 苹果花青苷色素的形成[J]. 北方果树, 1992(4):3.
|
[13] |
doi: 10.1007/s11032-015-0426-y URL |
[14] |
|
[15] |
doi: 10.1071/FP19042 URL |
[16] |
|
[17] |
doi: 10.1111/plb.v23.s1 URL |
[18] |
doi: 10.1016/j.postharvbio.2022.111835 URL |
[19] |
解潇冬, 刘晓莹, 汪文杰, 等. 光质对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和花青素合成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49(10):7.
|
[20] |
doi: 10.1034/j.1399-3054.2002.1140408.x URL |
[21] |
金周雨, 孟展冰, 郭凌霄, 等. 蓝靛果花青素稳定性研究[J]. 北方农业学报, 2019, 47(6):5.
|
[22] |
|
[23] |
doi: 10.1093/jxb/erm055 pmid: 17452755 |
[24] |
doi: 10.3390/ijms23073766 URL |
[25] |
|
[26] |
李炎林, 朱杰辉, 唐前瑞, 等. Al3+对红檵木叶色生理变化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08, 35(2):8-11.
|
[27] |
潘芝梅, 徐金刚, 卢刚, 等. 李果实发育期矿质元素和果皮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J]. 浙江林业科技, 2009, 29(4):21-24.
|
[28] |
周开兵, 梁柱, 黄海林. 叶面喷施磷、 钾、钙对三月红荔枝果实品质和着色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 36(1):27-30.
|
[29] |
高宇, 刘怡菲, 苏宏伟, 等. 软枣猕猴桃花青素加工稳定性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 2019(3):17-19.
|
[30] |
孟庆昕, 高逸雯, 姚思敏蔷, 等. 金属离子对黑果枸杞中花青素颜色稳定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22):113-117.
|
[31] |
赵立仪, 李路宁, 申芮萌, 等. 酰基化蓝莓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35(22):299-304.
|
[32] |
doi: 10.3390/molecules23081970 URL |
[33] |
王虹. 夏秋季节干旱胁迫对红叶桃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34] |
孙建霞, 张燕, 胡小松, 等. 花色苷的结构稳定性与降解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3):996-1008.
|
[35] |
唐前瑞, 陈德富, 陈友云, 等. 红檵木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J]. 林业科学, 2006, 42(2):111-115.
|
[36] |
刘恺媛, 王茂良, 辛海波, 等. 植物花青素合成与调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4):41-5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390 |
[37] |
王秋霜, 李思颖, 李家贤, 等. 红紫芽茶叶花青素提取分离及pH稳定性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9):291-296.
|
[38] |
汤晶, 温宁红, 倪刚, 等. 探究黑枸杞中花青素稳定性的生活化实验设计[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 39(13):54-58.
|
[39] |
李媛, 孙阳昭, 陈芳, 等. 红莓花青素稳定性和色差变化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 34(12):35.
|
[40] |
庞学群, 张昭其, 段学武, 等. 氧化还原物质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稳定性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2(2):15-17.
|
[41] |
doi: 10.1016/0304-4238(90)90082-P URL |
[42] |
包刘媛, 李香勇, 李洪, 等. 环境条件对花青素苷稳定性的影响[A].//国际茶花协会.大理国际茶花大会论文集[C]. 2016:346-355.
|
[43] |
doi: 10.22146/agritech.52197 URL |
[44] |
肖婧. 探究性实验设计:紫甘蓝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酸碱指示剂应用[J]. 广东化工, 2019(6):104-105.
|
[45] |
吴晓红, 马英, 康志宁, 等. 利用黑枸杞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趣味化实验设计[J].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8, 34(6):82-83.
|
[46] |
庄维兵, 刘天宇, 束晓春, 等. 植物体内花青素苷生物合成及呈色的分子调控机制[J]. 植物生理学报, 2018, 54(11):15.
|
[47] |
隋秀奇, 姜志红. 制约苹果红色形成的要素[J]. 落叶果树, 1995, 3:36-36.
|
[48] |
张学英, 张上隆, 骆军, 等. 果实花色素苷合成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 2004(5):456-460.
|
[49] |
doi: 10.1016/j.scienta.2019.01.012 URL |
[50] |
孙倩怡, 任珅, 鲁宝君, 等. 蓝莓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J]. 营养学报, 2017, 39(4).
|
[51] |
|
[52] |
孙倩怡. 蓝莓中花青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的研究及其脂质体的制备[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8.
|
[53] |
|
[54] |
赵杰堂. 激素调控植物花青素合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14(7).
|
[55] |
|
[56] |
doi: 10.1007/s00425-008-0809-y URL |
[57] |
doi: 10.1007/s11240-014-0609-y URL |
[58] |
MORO, LAÍS,
doi: 10.1007/s00344-017-9682-x URL |
[59] |
|
[60] |
doi: 10.1016/j.postharvbio.2021.111672 URL |
[61] |
|
[62] |
doi: 10.1016/j.foodchem.2017.10.051 URL |
[63] |
|
[64] |
尹金华, 高飞飞, 胡桂兵, 等. ABA和乙烯对荔枝果实成熟和着色的调控[J]. 园艺学报, 2001, 28(1):65-67.
|
[65] |
doi: 10.1111/pbi.13287 pmid: 31675761 |
[66] |
李艳芳, 聂佩显, 张鹤华, 等. 蓝莓果实花青苷积累与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 39(2):64-71.
|
[67] |
|
[68] |
杨琳, 王宇, 杨剑飞, 等. 花青素积累相关负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14(9):1873-1884.
|
[69] |
doi: 10.1007/s10059-012-0114-2 URL |
[1] | 阳淑, 何自行, 罗培高. 三叶木通观赏价值分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76-80. |
[2] | 曹红妹, 胡桂萍, 黄振侠, 石旭平, 蔡翔, 王丰, 刘宇新, 王亚威, 王礼献. 秸秆异地覆盖对作物病虫草害及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0): 100-108. |
[3] | 孙慧, 吴中能, 苗婷婷, 刘俊龙, 苏晓华, 丁昌俊, 曹志华, 闫彩霞, 王涛.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36-43. |
[4] | 姚小英, 张蓓, 姚玉璧, 王振国, 刘恒军. 渭河流域上游1971—2020年玉米光照适宜性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7): 43-49. |
[5] | 代绿叶, 张鑫, 滕英姿, 顾益银, 陈丽, 孔小平, 韩莹琰. LED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幼苗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0): 24-30. |
[6] | 王岩, 王丽伟, 赵洪颜, 赵敏, 杨洪岩. 不同人参栽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解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 60-68. |
[7] | 王恕桥, 但言, 李燕, 沈子伟, 余凤琴. 嘉陵江合川段浮游生物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6): 74-79. |
[8] | 陆诗敏, 李雅媛, 刘翀, 刘兴国, 鲍旭腾, 田昌凤, 顾兆俊, 周亮, 吴凡. 氨氧化菌及其在中国池塘养殖水质调控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145-151. |
[9] | 王永江, 王爽, 乔奇, 田雨婷. ‘商薯19’静置水培营养液的筛选与内源激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99-105. |
[10] | 曹晶潇, 刘军武, 蔡静菊, 方迎春, 朱健, 王平, 朱姗姗, 蒋夏昕. 影响沉积物释磷强度环境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35-43. |
[11] | 姚志龙, 韩萍, 王军锋, 王嘉倩. 庆阳苹果树需水规律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3): 27-31. |
[12] | 连晓倩, 陶长铸, 郭昊澜, 李娜娜, 曹越, 吴鹏飞. 光照对芦苇生物生产力及光合能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0): 47-52. |
[13] | 苏泽春, 和加卫, 杨正松, 和志娇, 杨雅涵, 和文佳. 蓝莓反季成花机理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9): 37-42. |
[14] | 梁婕, 王辉, 睢宁. 伞形科根茎类药用植物早期抽薹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3): 90-95. |
[15] | 王贵平, 薛晓敏, 赵红强, 陈汝, 韩雪平, 王金政. ‘富士’苹果不套袋与套袋密度对树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3): 54-5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