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印军, 肖碧林, 卢布, 等. 我国谷物发展态势与未来展望[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5):1-6. | 
																													
																						| [2] | 张华. 土壤对水稻高产的重要性[J]. 致富天地, 2008(3):27. | 
																													
																						| [3] | 张潇.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J]. 新农业, 2019(11):23-24. | 
																													
																						| [4] | 王宝义. 中国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历程与政策导向[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21(2):38-46. | 
																													
																						| [5] | 梁玉刚, 赵杨, 戴力, 等. 稻鸭共育模式综述[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11):9. | 
																													
																						| [6] | 甄若宏, 王强盛, 沈晓昆, 等. 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J]. 农村生态环境, 2004(4):64-67. | 
																													
																						| [7] | 禹盛苗, 朱练峰, 欧阳由男, 等. 稻鸭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肥力因素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4, 45(1):151-156. | 
																													
																						| [8] | 刘磊, 宋娜娜, 齐晓丽, 等. 水稻根系特征与氮吸收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1):11-19. | 
																													
																						| [9] | 展茗, 曹凑贵, 江洋, 等. 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8):2010-2016. | 
																													
																						| [10] | 余翔, 王强盛, 王绍华, 等. 稻鸭共作系统的稻田氮素渗漏和径流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1):143-148. | 
																													
																						| [11] | 朱金明, 施其俊, 胡南河, 等. 稻鸭共育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2):2803. | 
																													
																						| [12] | 张苗苗, 宗良纲, 谢桐洲. 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2). | 
																													
																						| [13] | 梁开明, 章家恩, 林田安, 等. 一稻两鸭共作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5):769-776. | 
																													
																						| [14] | 展茗, 曹凑贵, 汪金平, 等. 稻鸭、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J]. 土壤学报, 2008, 45(6):1179-1182. | 
																													
																						| [15] | 孙兴全, 陈捷, 李雅乾, 等. 稻鸭共作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比较的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 18(10):120-122. | 
																													
																						| [16] | 王爱国, 张家毓, 高安慧, 等. 浅析绿肥种植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15, 32(4):82,75. | 
																													
																						| [17] | 席莹莹. 绿肥种类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4. | 
																													
																						| [18] | 许德海, 禹盛苗, 金千瑜, 等. 稻鸭共育无公害高效益技术研究成果与应用[J]. 中国稻米, 2006(3):37-39. | 
																													
																						| [19] | 杨志辉, 黄璜, 王华.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稻田土壤质量研究[J]. 土壤通报, 2004, 35(2):117-121. | 
																													
																						| [20] | 甄若宏, 王强盛, 周建涛, 等. 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1):9008-9011. | 
																													
																						| [21] | 李春喜, 韩蕊, 邵云, 等. 黄淮海地区麦玉周年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相关和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 2019(3):127-133. | 
																													
																						| [22] | 杨曾平, 徐明岗, 聂军, 等. 长期冬种绿肥对双季稻种植下红壤性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价[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3):92-102. | 
																													
																						| [23] | 高菊生, 曹卫东, 李冬初, 等. 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 31(16):4542-4548. | 
																													
																						| [24] | 章家恩, 赵美玉, 陈进, 等. 鸭稻共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J]. 生态环境, 2004, 13(4):654-655. | 
																													
																						| [25] | 李云明, 赵守清, 陈绍才, 等. 稻鸭共育技术控制水稻主要害虫杂草效果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04, 24(2):13-14. | 
																													
																						| [26] | 李斌, 仇芹. 稻鸭共作生产性状分析与技术要点[J]. 基层农技推广, 2019(8):97-99. | 
																													
																						| [27] | 张军, 刘菁, 陈长青. 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82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