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1): 1-11.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64
• 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 下一篇
高国良(), 高发瑞, 张巧玲, 冯雯杰, 王秋云, 黄信诚(
)
收稿日期:
2023-09-15
修回日期:
2024-01-15
出版日期:
2024-07-25
发布日期:
2024-07-1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高国良,男,1979年出生,山东济宁人,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稻栽培育种。通信地址:272031 山东省济宁市济岱路9号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Tel:15166405854,E-mail:haishuig@163.com。
基金资助:
GAO Guoliang(), GAO Farui, ZHANG Qiaoling, FENG Wenjie, WANG Qiuyun, HUANG Xincheng(
)
Received:
2023-09-15
Revised:
2024-01-15
Published:
2024-07-25
Online:
2024-07-11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淮稻区水稻新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近10年间(2013—2022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为对象,分析了水稻品种的基本情况、特征特性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数量先升后降,产量平均每年增加49.5 kg/hm2。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四个产量因素都随年份呈现增长,分别每年增加0.36万/hm2、1.03粒、0.12%、0.11g。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增长贡献较大,有效穗数与产量负相关。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表现相对较好,垩白度表现较差,胶稠度有下降趋势;穗颈瘟逐渐变重。黄淮稻区水稻品种选育应注重在适当穗数基础上追求大穗,靠理想株型增强光合性能确保结实率和千粒重。垩白度是限制黄淮稻区米质的主要指标,重视胶稠度选育;抗稻瘟病基因抗性正在减弱,需继续挖掘和引进抗源或抗病基因。
高国良, 高发瑞, 张巧玲, 冯雯杰, 王秋云, 黄信诚. 2013—2022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1-11.
GAO Guoliang, GAO Farui, ZHANG Qiaoling, FENG Wenjie, WANG Qiuyun, HUANG Xinche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Nationally Approved Rice Varieties in Huanghuai Rice Area from 2013 to 2022[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1): 1-11.
性状 | 产量 | 有效穗数 | 穗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 | 生育期 | 株高 | 穗长 | 整精米率 | 垩白度 | 直链淀粉 | 胶稠度 |
---|---|---|---|---|---|---|---|---|---|---|---|---|
产量 | 1 | |||||||||||
有效穗数 | -.210* | 1 | ||||||||||
穗粒数 | .592** | -.756** | 1 | |||||||||
结实率 | -.163 | .626** | -.768** | 1 | ||||||||
千粒重 | .051 | .204* | -.438** | .440** | 1 | |||||||
生育期 | .032 | -.101 | .189* | -.366** | -.158 | 1 | ||||||
株高 | .432** | -.536** | .671** | -.536** | -.261** | .410** | 1 | |||||
穗长 | .559** | -.667** | .831** | -.562** | -.244** | .176* | .743** | 1 | ||||
整精米率 | .006 | .060 | -.079 | .200* | .124 | -.464** | -.344** | -.098 | 1 | |||
垩白度 | .080 | -.014 | .058 | -.093 | .110 | .072 | .163 | .037 | -.273** | 1 | ||
直链淀粉 | -.039 | -.135 | .067 | -.070 | -.146 | -.001 | .062 | .139 | -.023 | -.418** | 1 | |
胶稠度 | -.039 | .085 | -.054 | .024 | .012 | .103 | .046 | -.088 | -.046 | -.184* | -.722** | 1 |
性状 | 产量 | 有效穗数 | 穗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 | 生育期 | 株高 | 穗长 | 整精米率 | 垩白度 | 直链淀粉 | 胶稠度 |
---|---|---|---|---|---|---|---|---|---|---|---|---|
产量 | 1 | |||||||||||
有效穗数 | -.210* | 1 | ||||||||||
穗粒数 | .592** | -.756** | 1 | |||||||||
结实率 | -.163 | .626** | -.768** | 1 | ||||||||
千粒重 | .051 | .204* | -.438** | .440** | 1 | |||||||
生育期 | .032 | -.101 | .189* | -.366** | -.158 | 1 | ||||||
株高 | .432** | -.536** | .671** | -.536** | -.261** | .410** | 1 | |||||
穗长 | .559** | -.667** | .831** | -.562** | -.244** | .176* | .743** | 1 | ||||
整精米率 | .006 | .060 | -.079 | .200* | .124 | -.464** | -.344** | -.098 | 1 | |||
垩白度 | .080 | -.014 | .058 | -.093 | .110 | .072 | .163 | .037 | -.273** | 1 | ||
直链淀粉 | -.039 | -.135 | .067 | -.070 | -.146 | -.001 | .062 | .139 | -.023 | -.418** | 1 | |
胶稠度 | -.039 | .085 | -.054 | .024 | .012 | .103 | .046 | -.088 | -.046 | -.184* | -.722** | 1 |
[1] |
梅方权, 吴宪章, 姚长溪, 等.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2(3):97-110.
|
[2] |
李俊周, 王书玉, 尹海庆, 等. 黄淮稻区优质抗病粳稻“六位一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12):42-47.
|
[3] |
孙志广, 王宝祥, 剧成欣, 等. 黄淮稻区水稻品种氮肥利用效率比较分析[J]. 作物研究, 2019, 33(4):251-257.
|
[4] |
丁华, 王婧, 刘姣, 等. 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s1):339-434.
|
[5] |
王远征, 王晓菁, 李源, 等. 北方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J]. 作物学报, 2015, 41(6):910-918.
|
[6] |
王洁, 曾波, 雷财林, 等. 北方国家水稻区域试验近15年参试品种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1):71-76.
|
[7] |
李广贤, 侯恒军, 袁守江, 等. 2010—2018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4):13-23.
|
[8] |
林海, 李红英, 鄂志国, 等. 2020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J]. 中国稻米, 2021, 27(6):6-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6.002 |
[9] |
凌启鸿. 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不可替代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4):1-6.
|
[10] |
张洪程, 吴桂成, 吴文革, 等. 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3):2645-266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0.13.004 |
[11] |
张洪程, 张军, 龚金龙, 等.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686-70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4.004 |
[12] |
卫平洋, 裘实, 唐健, 等. 安徽沿淮地区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筛选及特征特性[J]. 作物学报, 2020, 46(4):571-585.
doi: 10.3724/SP.J.1006.2020.92044 |
[13] |
杜永, 王艳, 王学红, 等. 黄淮地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J]. 作物学报, 2007, 33(7):1079-1085.
|
[14] |
朱盈, 徐栋, 胡蕾, 等. 江淮优良食味高产中熟常规粳稻品种的特征[J]. 作物学报, 2019, 45(4):578-588.
doi: 10.3724/SP.J.1006.2019.82040 |
[15] |
许娜, 徐铨, 徐正进, 等. 水稻株型生理生态与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 作物学报, 2023, 49(7):1735-1746.
doi: 10.3724/SP.J.1006.2023.22050 |
[16] |
王丹英, 徐春梅, 褚光, 等. 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的冲突与协调[J]. 中国稻米, 2021, 27(4):58-6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2 |
[17] |
doi: 10.1073/pnas.0708013104 pmid: 17923667 |
[18] |
杨远柱, 王凯, 符辰建, 等. 中国杂交籼稻品质改良现状分析[J]. 杂交水稻, 2020, 35(3):1-7.
|
[19] |
胡贤巧, 张卫星, 邵雅芳, 等. 我国近20年稻米品质优质率状况分析[J]. 中国稻米, 2021, 27(4):84-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7 |
[20] |
doi: 10.1038/nplants.2015.195 pmid: 27250747 |
[21] |
|
[22] |
陈莉, 苏贤岩, 丁克坚. 安徽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4):302-302.
|
[23] |
王学红, 章跃树, 姜晓丽, 等. 黄淮稻区早熟优良水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7):47-79.
|
[24] |
邢运高, 刘艳, 迟铭, 等. 黄淮稻区早熟水稻品种(品系)穗颈瘟抗性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37(5):1089-1099.
|
[25] |
刘艳, 王宝祥, 杨波, 等. 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的穗颈瘟抗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33(4):377-382.
|
[1] | 何国和, 陈海斌, 杜建军, 张伟丽, 郭丽华, 胡益波, 颜肇华, 张婧.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粤西地区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1-8. |
[2] | 李倩, 张养利, 闫苗苗, 郝双奎, 聂耸, 孙杰, 曹三潮, 王娜. 播期播量氮肥三因子对‘渭麦9号’群体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25-29. |
[3] | 侯梦媛. 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山东省棉花产量预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37-41. |
[4] | 刘瑜, 闫实, 赵凯丽, 于跃跃, 韩宝, 张静, 郭宁. 不同磷水平设施菜田上结球生菜的适宜施磷量推荐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55-59. |
[5] | 范珊珊, 陈娟, 吴长春, 王睿, 张新刚, 陈小慧, 高飞, 吴文强. 海藻酸肥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60-65. |
[6] | 丁豪, 高海涛, 毕香君, 李升东.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9-19. |
[7] | 杨治伟, 钱爱萍, 张炜, 曹秀霞. 种植密度对胡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1-5. |
[8] | 张世杰, 杨波, 王宾刚, 刘云, 张喜峰, 王文丽, 王泽理, 李山. 有机肥对渭北旱塬烟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38-46. |
[9] | 张正珍, 慕瑞瑞, 王佳, 徐灿, 陈永伟, 张战胜, 吴宏亮, 康建宏. 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47-56. |
[10] | 展文洁, 周犇, 朱林星, 王敏, 朱长太, 沈其荣, 郭世伟.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化土壤肥力及杭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08-117. |
[11] | 马晓玲, 周焱博, 袁杰, 张建军, 贾立亭. 阳泉市玉米生育期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18-122. |
[12] | 王林闯, 刘璐, 李建明, 尹莲, 许文钊, 罗德旭, 孙玉东, 赵建锋. 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设施小果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33-38. |
[13] | 刘行, 田晴, 田忠平, 李成忠, 丁银花, 赵宝元, 陈越恒, 程天利, 王韬, 种梓旭. 施肥模式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56-63. |
[14] | 陈晶伟, 马居奎, 高方园, 张成玲, 杨冬静, 唐伟, 谢逸萍, 孙厚俊.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甘薯薯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8-13. |
[15] | 马爱平, 靖华, 亢秀丽, 赵玉坤, 崔欢虎, 黄学芳, 席吉龙. 低山丘陵区土壤肥力梯度及其指标对小麦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01-10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