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福建鱼类志编写组. 福建鱼类志:上卷[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242-243.
|
[2] |
孔丽芳, 莫飞龙, 韦玲静, 等. 野生马口鱼基本营养成分分析[J]. 水产养殖, 2024, 45(2):17-22.
|
[3] |
陈度煌, 仲崇虎, 薛凌展, 等. 室内工厂化养殖马口鱼[J]. 农业知识, 202(1):30-31.
|
[4] |
李倩, 孙丽慧, 姜建湖, 等. 循环水养殖马口鱼的人工繁殖及苗种网箱培育试验[J]. 水产养殖, 2021, 42(11):5-7.
|
[5] |
ZHANG M, WANG S, GAN L, et al. Effects of fishmeal replacement with eight protein sources on growth performance, blood biochemistry and stress resistance in Opsariichthys bidens[J]. Aquaculture nutrition, 2021, 27(6):2529-2540.
|
[6] |
钱明星, 石叶忠, 高心明, 等. 池塘养殖马口鱼的生长特性[J]. 水产养殖, 2022, 43(9):6-11,35.
|
[7] |
季辰跃, 骆小年, 李姣, 等. 马口鱼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窒息点[J].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0(4):242-249.
|
[8] |
雷宇杰, 刘开放, 黄荣静, 等. 茶多酚对马口鱼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20, 52(7):64-68.
|
[9] |
陈宇舒, 薛凌展, 陈度煌, 等. 不同催产激素组合及产后护理对南方马口鱼人工繁育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23(9):33-38.
|
[10] |
练青平, 张任驰, 宓国强, 等. 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6(5):409-413.
|
[11] |
张胜金戈, 文志安, 段鹏翔, 等. 南方马口鱼人工繁育技术[J]. 海洋与渔业, 2017(11):64-66.
|
[12] |
林而舒, 陈斌, 樊海平, 等. 6种渔药制剂对马口鱼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评价[J].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38(7):857-863.
|
[13] |
何欣, 柳爱春, 白俊慧, 等. 恩诺沙星在马口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10):2410-24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12
|
[14] |
张清科, 郑学斌, 唐道军, 等. 养殖马口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9, 32(4):15-19.
|
[15] |
李树国, 刘国忠, 董玉春, 等. 察尔森水库马口鱼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J]. 营养学报, 2017, 39(2):206-208.
|
[16] |
秦志清, 梁萍, 林建斌, 等. 闽江马口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渔业研究, 2022, 44(5):508-51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5.010
|
[17] |
PELLETT P L, YOUNG V R.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protein foods[M]. Tokyo: the united 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company, 1980:26-29.
|
[18] |
姜巨峰, 韩现芹, 傅志茹, 等. 雌雄短吻新银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及评价[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1, 31(4):23-29.
|
[19] |
闫珍珍, 张东, 林听听, 等. 雌雄灰海马和三斑海马营养价值与功能性成分对比分析[J]. 食品科学, 2019, 40(16):206-212.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80920-234
|
[20] |
王恒志, 张新党, 薛绍伟, 等. 雌雄丝尾鳠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科学养鱼, 2019(5):64-66.
|
[21] |
欧芳, 吴迪, 刘小红, 等. 雌雄福寿螺肌肉营养比较分析与评价[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2019.
|
[22] |
王万良, 张忭忭, 谭大明. 不同养殖模式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47(3):488-494.
|
[23] |
王思宇, 郑永华, 唐洪玉, 等. 灰裂腹鱼肌肉营养分析与评价[J]. 淡水渔业, 2018, 48(2):80-86.
|
[24] |
李水根. 诏安湾不同站位葡萄牙牡蛎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渔业研究, 2020, 42(6):581-589.
|
[25] |
黄辉, 储忝江, 王宇希, 等. 钱塘江华鳈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渔业研究, 2024, 46(3):271-278.
doi: 10.14012/j.jfr.2023106
|
[26] |
王金林, 王万良, 王且鲁, 等. 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24(9):105-113.
|
[27] |
王小生. 必需氨基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7):48-49.
|
[28] |
孙志鹏, 曹顶臣, 裴玥, 等. 野生和养殖梭鲈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J]. 水产学杂志, 2020, 33(4):15-22.
|
[29] |
王继隆, 刘伟, 李培伦, 等. 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 39(2):126-132.
|
[30] |
蒋文枰, 程顺, 贾永义, 等. 两种养殖模式太湖鲂鲌肌肉营养特性及食用品质的比较分析[J]. 水产学杂志, 2022, 35(6):30-36.
|
[31] |
马建忠, 邵鑫斌, 张立宁, 等. 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比较[J]. 水产科技情报, 2022, 49(2):61-66.
|
[32] |
姜巨峰, 傅志茹, 张韦, 等. 雌雄黄颡鱼可食部分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毕节学院学报, 2013, 31(4):96-103.
|
[33] |
原居林, 刘梅, 倪蒙, 等.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0(6):1276-1285.
|
[34] |
宋旻鹏, 汪金海, 陈智威, 等.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长蛸存活、生长以及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20, 44(2):372-378.
|
[35] |
李绍明, 伍远安, 谢仲桂, 等. 不同生长阶段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7):342-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