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Vol. 37 ›› Issue (8): 72-78.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162
所属专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
        
               		黄迪1(
), 黄志红1, 孔辉1, 易浩1, 龙翔1(
), 杨燕群1, 肖惠宁2
                  
        
        
        
        
    
收稿日期:2020-06-08
									
				
											修回日期:2020-08-14
									
				
									
				
											出版日期:2021-03-15
									
				
											发布日期:2021-03-16
									
			通讯作者:
					龙翔
							作者简介:黄迪,男,1987年出生,云南昭通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通信地址:650100 昆明市西山区前福路229号 广福城A8栋凌云大厦 圣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Tel:0871-65515138,E-mail: 基金资助:
        
               		Huang Di1(
), Huang Zhihong1, Kong Hui1, Yi Hao1, Long Xiang1(
), Yang Yanqun1, Xiao Huining2
			  
			
			
			
                
        
    
Received:2020-06-08
									
				
											Revised:2020-08-14
									
				
									
				
											Online:2021-03-15
									
				
											Published:2021-03-16
									
			Contact:
					Long Xiang  			     					     	
							摘要: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实施云南省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稳定化药剂进行归纳分析,并开展了小试—中试—工程实施系统的工艺研究、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保证了修复效果并降低了修复成本,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减量—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植物—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黄迪, 黄志红, 孔辉, 易浩, 龙翔, 杨燕群, 肖惠宁. 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8): 72-78.
Huang Di, Huang Zhihong, Kong Hui, Yi Hao, Long Xiang, Yang Yanqun, Xiao Huining. Stabiliza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Remediation Practice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Farmland Soil[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1, 37(8): 72-78.
| 检测指标 | 总量[ |  有效态含量[ |  标准值[ |  ||||||
|---|---|---|---|---|---|---|---|---|---|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超标率/% | 平均值 | 筛选值 | 管制值 | |||
| pH[ |  7.42 | 6.08 | 6.67 | — | 6.67 | 6.5~7.5 | 6.5~7.5 | ||
| Cd/(mg/kg) | 76.81 | 3.63 | 9.61 | 100% | 6.22 | 0.3 | 3 | ||
| Pb/(mg/kg) | 1848 | 26 | 343 | 90.90% | 23 | 120 | 700 | ||
| Zn/(mg/kg) | 5940 | 37 | 899 | 99.80% | 336 | 250 | — | ||
| 检测指标 | 总量[ |  有效态含量[ |  标准值[ |  ||||||
|---|---|---|---|---|---|---|---|---|---|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超标率/% | 平均值 | 筛选值 | 管制值 | |||
| pH[ |  7.42 | 6.08 | 6.67 | — | 6.67 | 6.5~7.5 | 6.5~7.5 | ||
| Cd/(mg/kg) | 76.81 | 3.63 | 9.61 | 100% | 6.22 | 0.3 | 3 | ||
| Pb/(mg/kg) | 1848 | 26 | 343 | 90.90% | 23 | 120 | 700 | ||
| Zn/(mg/kg) | 5940 | 37 | 899 | 99.80% | 336 | 250 | — | ||
| 检测指标 | 重金属含量[ |  标准值[ |  |||
|---|---|---|---|---|---|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超标率/% | ||
| Cd/(mg/kg) | 0.689 | 0.003 | 0.067 | 58.70% | 0.05 | 
| Pb/(mg/kg) | 1.987 | — | 0.171 | 21.50% | 0.4 | 
| Zn/(mg/kg) | 162.8 | 11.3 | 20.4 | 27.80% | 50 | 
| 检测指标 | 重金属含量[ |  标准值[ |  |||
|---|---|---|---|---|---|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超标率/% | ||
| Cd/(mg/kg) | 0.689 | 0.003 | 0.067 | 58.70% | 0.05 | 
| Pb/(mg/kg) | 1.987 | — | 0.171 | 21.50% | 0.4 | 
| Zn/(mg/kg) | 162.8 | 11.3 | 20.4 | 27.80% | 50 | 
| 技术类别 | 技术名称 | 适用范围 | 优点 | 缺点 | 
|---|---|---|---|---|
| 物理修复 技术  |  客土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见效快、效果好 | 工程量大、成本高、破坏土体结构 | 
| 换土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彻底、稳定 | 工程量大、成本高、二次污染 | |
| 深耕翻土 | 轻度污染、土层深厚 | 见效快、效果好 | 土壤肥力下降、成本较高 | |
| 隔离包埋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彻底、稳定 | 占用农田、成本高 | |
| 热解吸 | 挥发性重金属污染(如Hg、Se 和 As) | 见效快 | 能耗高、成本高、二次污染 | |
| 玻璃化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稳定、永久固定 | 能耗高、成本高 | |
| 化学修复 技术  |  固定化 | 大面积污染 | 成本低、见效快 | 重金属未去除、需长期监测 | 
| 稳定化 | 大面积污染 | 成本低、见效快 | 重金属会再次活化、需持续施药 | |
| 化学淋洗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快速、高效 | 成本高、二次污染 | |
| 电动修复 | 实验室研究 | 见效快、不破坏土体结构 | 能耗高、应用案例较少 | |
| 生物修复 技术  |  植物提取 | 重度污染 | 环保、可回收重金属 | 周期长、见效慢 | 
| 植物固定 | 干旱、半干旱区的尾矿堆置地修复 | 环保、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 重金属未去除、需长期监测 | |
| 植物挥发 | 挥发性重金属污染 | 环保、成本低 | 产生有害气体、二次污染 | |
| 动物修复 | 轻度污染 | 不破坏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状况 | 周期长、见效慢 | |
| 微生物修复 | 重度大面积污染 | 不破坏土壤结构、成本低 | 微生物遗传稳定性差、 修复效果易受影响  |  |
| 农业生态 修复技术  |  控制土壤水分、Eh | 中度、轻度污染 | 成本低、环保 | 间接调控、见效慢 | 
| 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农药 | 中度、轻度污染 | 成本低、环保 | 见效慢、可能活化重金属 | |
| 改变耕作制度和调整作物种类 | 大面积污染 | 成本低、效果好 | 改变农户种植习惯 | |
| 联合修复 技术  |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 重度大面积污染 | 修复能力较强、成本低、 不破坏土壤结构  |  植物生长较慢、时间成本高 | 
| 植物-固化/稳定化/ 活化联合修复  |  大面积污染 | 成本低、农田持续生产、 可回收重金属  |  持续时间长、配合相关药剂使用的低累积/超富集植物选育较难 | 
| 技术类别 | 技术名称 | 适用范围 | 优点 | 缺点 | 
|---|---|---|---|---|
| 物理修复 技术  |  客土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见效快、效果好 | 工程量大、成本高、破坏土体结构 | 
| 换土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彻底、稳定 | 工程量大、成本高、二次污染 | |
| 深耕翻土 | 轻度污染、土层深厚 | 见效快、效果好 | 土壤肥力下降、成本较高 | |
| 隔离包埋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彻底、稳定 | 占用农田、成本高 | |
| 热解吸 | 挥发性重金属污染(如Hg、Se 和 As) | 见效快 | 能耗高、成本高、二次污染 | |
| 玻璃化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稳定、永久固定 | 能耗高、成本高 | |
| 化学修复 技术  |  固定化 | 大面积污染 | 成本低、见效快 | 重金属未去除、需长期监测 | 
| 稳定化 | 大面积污染 | 成本低、见效快 | 重金属会再次活化、需持续施药 | |
| 化学淋洗 | 重度、小面积污染 | 快速、高效 | 成本高、二次污染 | |
| 电动修复 | 实验室研究 | 见效快、不破坏土体结构 | 能耗高、应用案例较少 | |
| 生物修复 技术  |  植物提取 | 重度污染 | 环保、可回收重金属 | 周期长、见效慢 | 
| 植物固定 | 干旱、半干旱区的尾矿堆置地修复 | 环保、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 重金属未去除、需长期监测 | |
| 植物挥发 | 挥发性重金属污染 | 环保、成本低 | 产生有害气体、二次污染 | |
| 动物修复 | 轻度污染 | 不破坏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状况 | 周期长、见效慢 | |
| 微生物修复 | 重度大面积污染 | 不破坏土壤结构、成本低 | 微生物遗传稳定性差、 修复效果易受影响  |  |
| 农业生态 修复技术  |  控制土壤水分、Eh | 中度、轻度污染 | 成本低、环保 | 间接调控、见效慢 | 
| 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农药 | 中度、轻度污染 | 成本低、环保 | 见效慢、可能活化重金属 | |
| 改变耕作制度和调整作物种类 | 大面积污染 | 成本低、效果好 | 改变农户种植习惯 | |
| 联合修复 技术  |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 重度大面积污染 | 修复能力较强、成本低、 不破坏土壤结构  |  植物生长较慢、时间成本高 | 
| 植物-固化/稳定化/ 活化联合修复  |  大面积污染 | 成本低、农田持续生产、 可回收重金属  |  持续时间长、配合相关药剂使用的低累积/超富集植物选育较难 | 
| 分类 | 主要成分 | 主要特性 | 重金属 | 作用机理 | 
|---|---|---|---|---|
| 生物炭[ |  秸秆炭、果壳炭、木材炭等 | 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富含官能团,吸附能力力、 阳离子交换能力强,生物、化学稳定性好  |  Cd、Pb、Zn、Cu、As、Ni、Hg等 | 离子交换,阳离子π作用,静电吸附,沉淀作用等 | 
| 改性生物炭[ |  生物碳,改性基团如铁基、铝基、巯基等 | 通过碱性改性或负载铁基、铝基、巯基、铁锰氧化物等 提高生物碳pH及吸附、稳定重金属能力  |  Cd、Pb、Zn、Cu、 Cr、Ni等  |  静电吸附,化学反应,离子交换等 | 
| 硅钙物质[ |  石灰、碳酸钙、硅酸钙、 粉煤灰等  |  碱性物质,促进形成氧化物沉淀,Ca2+易于取代 土壤中Na+、K+、Cd2+等,形成阳离子交换 ,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  |  Cd、Pb、Cu、Zn等 | 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胶结作用等 | 
| 黏土矿物[ |  海泡石、沸石、高岭土、 膨润土等  |  呈链层状/层状结构,多数带负电荷,具有类似胶体的双电层结构,比表面积大,阳离子交换能力强,吸附能力强 | Cd、Pb、Zn、Cu、Hg 、Ni等 | 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表面配合反应等 | 
| 磷酸盐[ |  磷酸二氢钙、羟基磷灰石、磷矿粉、钙镁磷肥等 | 含植物生长所需P元素,过量施用影响作物吸收Fe、Zn元素,对Pb和Cd的稳定化效果较好 | Cd、Pb、Zn、Cu等 | 离子交换,表面配位,吸附,沉淀,拮抗作用等 | 
| 有机肥料[ |  有机堆肥、畜禽粪便、 污泥堆肥等  |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中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废物资源化,降低环境污染, 土壤重金属累积造成二次污染  |  Cd、Pb、Zn、Cu、 Cr、Ni等  |  络合,吸附,螯合作用等 | 
| 分类 | 主要成分 | 主要特性 | 重金属 | 作用机理 | 
|---|---|---|---|---|
| 生物炭[ |  秸秆炭、果壳炭、木材炭等 | 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富含官能团,吸附能力力、 阳离子交换能力强,生物、化学稳定性好  |  Cd、Pb、Zn、Cu、As、Ni、Hg等 | 离子交换,阳离子π作用,静电吸附,沉淀作用等 | 
| 改性生物炭[ |  生物碳,改性基团如铁基、铝基、巯基等 | 通过碱性改性或负载铁基、铝基、巯基、铁锰氧化物等 提高生物碳pH及吸附、稳定重金属能力  |  Cd、Pb、Zn、Cu、 Cr、Ni等  |  静电吸附,化学反应,离子交换等 | 
| 硅钙物质[ |  石灰、碳酸钙、硅酸钙、 粉煤灰等  |  碱性物质,促进形成氧化物沉淀,Ca2+易于取代 土壤中Na+、K+、Cd2+等,形成阳离子交换 ,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  |  Cd、Pb、Cu、Zn等 | 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胶结作用等 | 
| 黏土矿物[ |  海泡石、沸石、高岭土、 膨润土等  |  呈链层状/层状结构,多数带负电荷,具有类似胶体的双电层结构,比表面积大,阳离子交换能力强,吸附能力强 | Cd、Pb、Zn、Cu、Hg 、Ni等 | 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表面配合反应等 | 
| 磷酸盐[ |  磷酸二氢钙、羟基磷灰石、磷矿粉、钙镁磷肥等 | 含植物生长所需P元素,过量施用影响作物吸收Fe、Zn元素,对Pb和Cd的稳定化效果较好 | Cd、Pb、Zn、Cu等 | 离子交换,表面配位,吸附,沉淀,拮抗作用等 | 
| 有机肥料[ |  有机堆肥、畜禽粪便、 污泥堆肥等  |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中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废物资源化,降低环境污染, 土壤重金属累积造成二次污染  |  Cd、Pb、Zn、Cu、 Cr、Ni等  |  络合,吸附,螯合作用等 | 
| [1] |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R]. 北京: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 2014. | 
| [2] | 李笑诺, 丁寿康, 陈卫平, 王夏晖, 吕斯丹, 刘睿. 土壤环境质量预警体系构建与应用[J]. 环境科学, 2020,41(6):2834-2841. | 
| [3] | 陈卫平, 杨阳, 谢天, 等.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J]. 土壤学报, 2018,55(02):261-272. | 
| [4] | 赵其国, 骆永明. 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30(4):452-458. | 
| [5] |  
											  Zhao Fang-Jie, Ma Yibing, Zhu Yong-Guan, et al. Soil contamination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49(2). 
											 												 doi: 10.1021/es504481n URL pmid: 25525972  | 
										
| [6] | Li X N, Jiao W T, Xiao R B, et al. Soil pollution and site remediation policies in China:A review[J]. Environmental Reviews, 2015,23(3):263-274. | 
| [7] | 庄国泰.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30(4):477-483. | 
| [8] | 吴永红, 靳少非. 基于CiteSpace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39(3):454-461. |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GB/T 17141—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17138-1997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 
|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HJ 776—2015水质 32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5. | 
|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8. | 
| [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1377-2007土壤PH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 
| [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5009.14-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锌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 861-2004粮食(含谷物、豆类、薯类)及制品中铅、镉、铬、汞、硒、砷、铜、锌等八种元素限量[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 
| [19] | 梁媛. 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新技术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11-13. | 
| [20] | Ma Yan, Liu Z H, Xu Y Q, et al. Remediating Potentially Toxic Metal and Organic Co-Contamination of Soil by Combining In Situ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and Chemical Oxidation: Efficacy,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8,15(11):2595. | 
| [21] | 闫淑兰, 赵秀红, 罗启仕. 基于文献计量的重金属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发展动态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39(2):229-238. | 
| [22] | 黄迪, 杨燕群, 肖选虎, 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剂技术[J]. 现代化工, 2018,38(11):39-43. | 
| [23] | 周静, 崔红标, 梁家妮, 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和面临的问题——以江铜贵冶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为例[J]. 土壤, 2015,47(2):283-288. | 
| [24] | 黄益宗, 郝晓伟, 雷鸣, 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32(3):409-417. | 
| [25] | 串丽敏, 赵同科, 郑怀国, 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37(S2):213-222. | 
| [26] | 杨海, 黄新, 林子增, 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19,48(6):1417-1422. | 
| [27] | 樊霆, 叶文玲, 陈海燕, 等.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22(10):1727-1736. | 
| [28] | 郝汉舟, 陈同斌, 靳孟贵, 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22(3):816-824. | 
| [29] | 秦樊鑫, 魏朝富, 李红梅.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综述与展望[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38(S2):199-208. | 
| [30] | 邵云, 郝真真, 王文斐, 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6(17):193-196. | 
| [31] | Inyang M I, Gao B, Yao Y, et al. A review of biochar as a low-cost adsorbent for aqueous heavy metal removal[J].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46(4):406-433. | 
| [32] | Jin Hee Park, Girish Choppala, Seul Ji Lee, et al. Comparative Sorption of Pb and Cd by Biochar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Metal Immobilization in Soils[J].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3,224(12). | 
| [33] | 王红, 夏雯, 卢平, 等. 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锌的吸附特性[J]. 环境科学, 2017,38(9):3944-3952. | 
| [34] | 陈志良, 袁志辉, 黄玲, 等. 生物炭来源、性质及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25(11):1879-1884. | 
| [35] | 沈凯旋. 纳米铁改性水葫芦生物碳的制备表征及对镉的吸附性能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7: 47-48. | 
| [36] | 杨永军. 生物炭负载铁锰氧化物对铅、铜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42-43. | 
| [37] | 陈远其, 张煜, 陈国梁. 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25(8):1419-1424. | 
| [38] | 武成辉, 李亮, 雷畅, 等. 硅酸盐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J]. 土壤, 2017,49(3):446-452. | 
| [39] | 任露陆, 吴文成, 陈显斌, 等. 碳酸钙与氢氧化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差异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39(5):22-27,99. | 
| [40] | 梁学峰. 黏土矿物表面修饰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性能规律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 2015: 14-22. | 
| [41] | 杨越晴, 董颖博, 林海. 黏土矿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研究进展[J]. 金属矿山, 2018(9):33-40. | 
| [42] | 朱维, 刘代欢, 陈建清, 等. 黏土矿物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8,49(2):499-504. | 
| [43] | 魏明俐. 新型磷酸盐固化剂固化高浓度锌铅污染土的机理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 2017: 29-32. | 
| [44] | 李瑞, 赵中秋, 张鹏飞, 等. 磷矿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39(4):426-431. | 
| [45] | 何茂. 磷酸盐固定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和Cd的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8-11. | 
| [46] | 乔德波. 施用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的影响[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4:. 96-97. | 
| [47] | 鲁洪娟, 周德林, 叶文玲, 等. 生物有机肥在土壤改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41(11):1378-1383. | 
| [48] | 姜佰文, 陆磊, 王春宏, 等.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及风险评价[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51(4):37-44. | 
| [1] | 李晓宇. 苇基杏鲍菇栽培及产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51-55. | 
| [2] | 洪慈清, 桂芳泽, 陈芳容, 方云, 游雨欣, 关雄, 潘晓鸿. 茶渣制备的生物质炭对重金属镍的吸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109-114. | 
| [3] | 贾也纯, 陈润仪, 贺泽霖, 倪洪涛. 甜菜抗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33-40. | 
| [4] | 秦乃群, 马巧云, 高敬伟, 杨璞, 蔡金兰, 郝迎春, 李艳梅, 冀洪策, 廖祥政. 沼渣施用对花生小麦轮作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58-63. | 
| [5] | 陈慧, 周晓月, 谭诚, 张永春, 汪吉东, 马洪波. 紫云英还田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80-85. | 
| [6] | 赵越, 张晓艳, 曹焜, 韩承伟, 姜颖, 边境, 王晓楠, 孙宇峰. 工业大麻抗逆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102-106. | 
| [7] | 鲍广灵, 陶荣浩, 杨庆波, 胡含秀, 李丁, 马友华. 微生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69-74. | 
| [8] | 孙养存, 尹紫良, 葛菁萍.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75-79. | 
| [9] | 王岩, 王丽伟, 赵洪颜, 赵敏, 杨洪岩. 不同人参栽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解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 60-68. | 
| [10] | 张晓晴, 李雅, 魏珊, 任大军, 张淑琴. 基于CiteSpace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知识图谱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 133-143. | 
| [11] | 丁琪洵, 汤萌萌, 李子杰, 江文娟, 张学伟, 马友华. 涡阳县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 46-52. | 
| [12] | 张慧敏, 鲍广灵, 周晓天, 高琳琳, 胡宏祥, 马友华. 严格管控类耕地特定农作物重金属安全性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52-58. | 
| [13] | 王爱仙, 刘福阳, 鲍兴禄, 王紫璎, 刘新锐, 王怡暄, 赵俊敏, 巫仁高, 黄志龙, 吴小平. 覆土材料对灵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8): 48-51. | 
| [14] | 褚向乾, 李红娜, 吕卫光, 郑宪清, 李双喜, 张娟琴, 王全华, 张翰林. 水丰湖流域沉积物、底质营养物及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8): 72-78. | 
| [15] | 焦永康. 天冬氨酸衍生物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8): 79-82.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