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26): 76-85.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72
收稿日期:2022-09-05
									
				
											修回日期:2022-11-17
									
				
									
				
											出版日期:2023-09-15
									
				
											发布日期:2023-09-11
									
			通讯作者:
					闵伟,男,1986年出生,安徽阜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肥力与调控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8320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五路 石河子大学北苑新区,E-mail:minwei555@126.com。
							作者简介:杨茂琪,男,1999年出生,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肥力与养分循环。通信地址:8320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五路 石河子大学北苑新区,E-mail:yangmaoqi919@126.com。
基金资助:
        
               		YANG  Maoqi( ), GUO  Xiaowen, ZHOU  Yongxue, GUO  Huijuan, MIN  Wei(
), GUO  Xiaowen, ZHOU  Yongxue, GUO  Huijuan, MIN  Wei( )
)
			  
			
			
			
                
        
    
Received:2022-09-05
									
				
											Revised:2022-11-17
									
				
									
				
											Published-:2023-09-15
									
				
											Online:2023-09-11
									
			摘要:
通过探究棉秆及其生物炭还田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硝态氮淋洗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为干旱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壤地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前期已连续开展了2年(2019—2020年)棉秆及其生物炭还田的基础上进行,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N0)、施氮(N360)、施氮+秸秆(N360ST)和施氮+生物炭(N360BC);其中氮肥用量为360 kg/hm2,棉花秸秆用量为6 t/hm2,生物炭用量为3.7 t/hm2(与棉花秸秆等炭量)。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N360、N360ST和N360BC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全氮、硝态氮淋洗量、棉花株高、总生物量、氮素吸收、籽棉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显著降低土壤pH和水分淋洗量。与N360处理相比,N360ST和N360BC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总碳、速效钾、速效磷和碳氮比的含量,N360ST处理土壤水分淋洗量和硝态氮淋洗量分别较N360处理增加33.00%和40.16%,而N360BC的硝态氮淋洗量较N360处理降低40.06%。与N360处理相比,N360ST和N360BC处理显著增加棉花总生物量、氮素吸收和籽棉产量;N360ST和N360BC处理灌溉水利用率和氮肥利用率分别较N360处理增加4.24%、11.53%和15.70%、44.58%。棉秆和生物炭还田改变了土壤结构,显著提高土壤养分,降低硝态氮淋洗量的同时,提高氮素吸收量,从而增加籽棉产量和提高水氮利用率。
杨茂琪, 郭晓雯, 周永学, 郭慧娟, 闵伟. 棉秆和生物炭还田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花水氮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6): 76-85.
YANG Maoqi, GUO Xiaowen, ZHOU Yongxue, GUO Huijuan, MIN Wei. Effects of Returning Cotton Straw and Biochar to Cotton Field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otton[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6): 76-85.
| 处理 | 土壤盐分/(g/kg) | pH1:2.5 | 全碳/(g/kg) | 全氮/(g/kg) | 速效磷/(mg/kg) | 速效钾/(mg/kg) | 
|---|---|---|---|---|---|---|
| N0 | 0.21 | 8.33 | 22.30 | 0.69 | 19.37 | 149.24 | 
| N360 | 0.13 | 8.26 | 22.23 | 0.78 | 14.94 | 162.19 | 
| N360ST | 0.14 | 8.23 | 22.53 | 0.89 | 21.82 | 192.45 | 
| N360BC | 0.14 | 8.38 | 23.39 | 0.81 | 19.74 | 308.74 | 
| 处理 | 土壤盐分/(g/kg) | pH1:2.5 | 全碳/(g/kg) | 全氮/(g/kg) | 速效磷/(mg/kg) | 速效钾/(mg/kg) | 
|---|---|---|---|---|---|---|
| N0 | 0.21 | 8.33 | 22.30 | 0.69 | 19.37 | 149.24 | 
| N360 | 0.13 | 8.26 | 22.23 | 0.78 | 14.94 | 162.19 | 
| N360ST | 0.14 | 8.23 | 22.53 | 0.89 | 21.82 | 192.45 | 
| N360BC | 0.14 | 8.38 | 23.39 | 0.81 | 19.74 | 308.74 | 
| 处理 | 茎生物量 | 叶生物量 | 铃生物量 | 总生物量 | 
|---|---|---|---|---|
| N0 | 2.40d | 1.75d | 3.99d | 8.14d | 
| N360 | 4.14c | 3.49c | 5.31c | 12.93c | 
| N360BC | 5.49a | 4.15a | 8.09a | 17.72a | 
| N360ST | 4.71b | 3.80b | 5.75b | 14.26b | 
| 处理 | 茎生物量 | 叶生物量 | 铃生物量 | 总生物量 | 
|---|---|---|---|---|
| N0 | 2.40d | 1.75d | 3.99d | 8.14d | 
| N360 | 4.14c | 3.49c | 5.31c | 12.93c | 
| N360BC | 5.49a | 4.15a | 8.09a | 17.72a | 
| N360ST | 4.71b | 3.80b | 5.75b | 14.26b | 
| [1]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20[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396-399. | 
| [2] | 杨忠娜, 唐继军, 喻晓玲. 新疆棉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3):298-302. | 
| [3] | 马海昌, 安放舟.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4):108-110,151. | 
| [4] | 高亚军, 郑险峰, 李世清, 等. 农田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增产的水氮条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1):55-59. | 
| [5] | 魏思洁, 王寿兵. 生物炭制备技术及生物炭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新进展[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61(3):365-374. | 
| [6] | 陈浩. 农村秸秆回收利用方法及经济价值探讨[J]. 南方农业, 2022, 16(6):206-208. | 
| [7] | 钟磊, 栗高源, 陈冠益, 等. 我国农作物秸秆分布特征与秸秆炭基肥制备应用研究进展[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39(3):575-585. | 
| [8] | 李生秀. 中国旱地农业[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764-800. | 
| [9] | 赵聚宝, 李克煌. 干旱与农业[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300-315. | 
| [10] | 沈振荣, 汪林, 于福亮, 等. 节水新概念[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81-88,105-106,145. | 
| [11] | 梁银丽, 张成娥, 郭东伟. 黄土高原农田覆盖效应与前景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研究, 2001, 9(1):55-57. | 
| [12] | 刘高远. 保护性耕作及优化施肥对渭北旱地土壤肥力的影响[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 
| [13] | 邱琛, 韩晓增, 陆欣春, 等. 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土壤与作物, 2020, 9(3):277-286. | 
| [14] | 刘宇庆, 刘燕, 杨晓东, 等.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4, 4(12):52-5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2014-xb0491 | 
| [15] | 张鹏飞, 张翼飞, 王玉凤, 等. 膜下滴灌氮肥分期追施量对玉米氮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4):915-926. | 
| [16] |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6):3324-333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6.003 | 
| [17] | 王丽娜, 杨瑛, 杜苏. 生物炭施入对盐碱土壤影响的研究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81-8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93 | 
| [18]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7.12.257 URL | 
| [19] | 李谦维, 高俊琴, 梁金凤, 等. 生物炭添加对不同水氮条件下芦苇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1, 41(10):3765-3774. | 
| [20] | 张美芝, 耿煜函, 张薇, 等. 秸秆生物炭在农田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1):59-6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616 | 
| [21] |  | 
| [22] | 刘学军, 巨晓棠, 张福锁. 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利用与平衡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3):458-462. | 
| [23] | 张学军, 赵营, 陈晓群, 等. 滴灌施肥中施氮量对两年蔬菜产量、氮素平衡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2535-2545. | 
| [24] | 高仁才, 陈松鹤, 马宏亮, 等. 秋闲期秸秆覆盖与减氮优化根系分布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4):2709-272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2.14.003 | 
| [25] | 胡翠霞. 玉米秸秆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还田措施研究[J]. 种子科技, 2022, 40(6):139-141. | 
| [26] | 张磊. 秸秆还田方式及利弊分析[J]. 乡村科技, 2020(2):103-104. | 
| [27] | doi: 10.1007/s11104-007-9283-8 URL | 
| [28] | doi: 10.1016/j.agwat.2019.03.037 URL | 
| [29] | 李玮, 乔玉强, 陈欢, 等.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17):5052-5061. | 
| [30] | 桂利权, 张永利, 王烨军.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6):136-139,141. | 
| [31] | 蔡德宝, 田文凤, 李珂, 等. 复合肥与生物炭配施对土壤含水量及磷有效性的影响[J]. 新疆农垦科技, 2020, 43(12):33-36. | 
| [32] | 贝为岳.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J]. 种子科技, 2021, 39(8):78-79. | 
| [33] | 贾咏霖, 屈忠义, 丁艳宏, 等. 不同灌溉方式下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39(8):44-51. | 
| [34] | 杨东, 李新举, 孔欣欣.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6):74-78. | 
| [35] | 贾林, 张金龙, 刘璐瑶, 等. 生物炭在盐碱区域土壤环境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 44(S2):124-131. | 
| [36] | 姚荣江, 李红强, 杨劲松, 等. 滴灌下生物质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的调控效应[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 51(11):282-291. | 
| [37] |  | 
| [38] | 郭丽欣, 王越, 杜雨婷, 等. 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设施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理化性质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 37(1):43-50. | 
| [39] | 麦逸辰, 卜容燕, 韩上, 等. 添加不同外源氮对水稻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22):210-219. | 
| [40] | 王建林, 钟志明, 王忠红, 等.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比的分布特征[J]. 生态学报, 2014, 34(22):6678-6691. | 
| [41] | 柴如山, 王擎运, 叶新新, 等.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替代化学氮肥潜力[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8(11):2583-2593. | 
| [42] | 崔俊讲, 周明先, 张红英, 等.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0, 10(8):47-51,56. | 
| [43] | 吴蔚君, 徐云连, 邢素林, 等. 生物炭对土壤氮磷转化和流失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8, 8(9):20-26. | 
| [44] | 王丽渊, 李小龙, 任天宝, 等. 生物质炭化还田作为土壤改良与循环农业的技术途径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14):18-24. | 
| [45] | 高日平, 赵沛义, 韩云飞, 等.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水碳氮耦合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土壤, 2021, 53(5):952-960. | 
| [46] | 孟繁昊, 于晓芳, 王志刚, 等.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20, 28(1):142-150. | 
| [47] | 董建新, 丛萍, 刘娜, 等. 秸秆深还对黑土亚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及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21, 58(4):921-934. | 
| [48] | 许建新, 孙文彦, 李燕青, 等. 秸秆还田对微咸水补灌的土壤盐分抑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6):29-33. | 
| [49] | 刘红霞.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 25(2):123-124. | 
| [50] | 王静, 陈兵, 王吉亮, 等. 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39(1):18-24,56. | 
| [51] | 任芳芳, 张金霞, 刘兴荣, 等. 生物炭添加对农田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8):93-96,127. | 
| [52] | 厍润祥, 田立文, 娄善伟, 等. 氮肥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2(6):385-391. | 
| [53]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5.04.086 pmid: 25959224 | 
| [54] | 刘颖颖, 卜容燕, 唐杉, 等. 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6):1008-1016. | 
| [55] | 孙海燕, 杜丹凤, 马倩, 等. 秸秆还田条件下尿素与腐植酸配施对玉米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3):102-109. | 
| [56] | 眭锋, 廖萍, 黄山, 等. 施用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8, 32(10):2062-2068.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8.10.2062 | 
| [57] | 秦都林, 王双磊, 刘艳慧, 等. 滨海盐碱地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7):1030-1042. | 
| [58] | 张楠, 张凯, 袁芳, 等. 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新疆棉田磷素状况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4(5):21-29. | 
| [59] | 冷明珠, 金月, 童喻浩, 等.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4):679-681. | 
| [1] | 苗欢, 乔云发, 李清, 苗淑杰. 模拟降雨对稻田氮素损失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85-91. | 
| [2] | 郑微, 袁龙珍, 王建花, 杨耀, 吴传光, 黄颖, 游萍, 薛晓辉. 煤矿复垦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81-87. | 
| [3] | 朱令, 邓世鑫, 雷璐嘉, 桂仁意. 竖管通气对覆盖栽培雷竹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55-62. | 
| [4] | 唐卫东, 魏林源, 康才周, 王多泽, 邱晓娜, 张卫星, 张晓娟. 民勤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93-98. | 
| [5] | 马珮瑶, 邓志华, 向萍, 李碧青. 2000—2021年废弃物生物炭应用领域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61-70. | 
| [6] | 关体坤, 刘子璐, 李小玉, 王建立, 侯霜影, 刘栩杉, 徐诗毅, 陈青君, 张国庆. 工厂化杏鲍菇菌渣生物炭制备及质量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71-79. | 
| [7] | 刘金灵, 张亚茹, 王宇光, 耿贵.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6): 60-66. | 
| [8] | 祝梦全, 娄运生, 杜泽云, 高安妮, 潘德丰, 郭峻泓. 生物炭配施硅肥对增温稻麦轮作农田CH4和N2O排放强度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6): 98-108. | 
| [9] | 董旭, 褚玥, 童舟, 孟丹丹, 孙明娜, 周亮亮, 王鸣华, 段劲生. 生物炭对农药吸附机理及功能化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3): 117-124. | 
| [10] | 李伟征, 陈娟, 江赜伟, 杨士红. 节水灌溉与生物炭施用对稻田生态系统CO2净通量日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1): 74-79. | 
| [11] | 曾婕, 余浪, 达布希拉图, 李云驹. 磷基土壤调理剂在低磷红壤上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81-87. | 
| [12] | 王丽娜, 杨瑛, 杜苏. 生物炭施入对盐碱土壤影响的研究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81-87. | 
| [13] | 韩晓芳, 田晓明, 杨永利, 张敬智, 张清, 张凯, 张涛, 贾林. 2种土壤复合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及肥力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 54-59. | 
| [14] | 张楠, 潘仕球, 乔云发, 朱保国, 苗淑杰. 秸秆还田及添加生物炭对黑土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79-85. | 
| [15] | 黄雅丽, 马风云, 王霞, 郝军, 杜振宇, 刘方春, 石群, 马丙尧. 滴灌水量对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2): 62-68.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