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29): 39-45.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81
收稿日期:
2023-03-01
修回日期:
2023-06-29
出版日期:
2023-10-15
发布日期:
2023-10-11
通讯作者:
包天莉,女,1989年出生,内蒙古通辽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的研究。通信地址: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Tel:0451-86609487,E-mail:2020048@hlju.edu.cn;<焦晓光,女,1976年出生,山东莱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黑土生态及植物营养的研究。通信地址: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Tel:0451-86609487,E-mail:2004086@hlju.edu.cn。
作者简介:
蔡雅琪,女,1998年出生,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通信地址: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Tel:0451-86609487,E-mail:1581951123@qq.com。
基金资助:
CAI Yaqi(), BAO Tianli(
), JIAO Xiaoguang(
)
Received:
2023-03-01
Revised:
2023-06-29
Published-:
2023-10-15
Online:
2023-10-11
摘要:
生物结皮的发育显著影响土壤生态功能,但前期研究多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关于寒区生物结皮的研究鲜见报道。通过探究农田土壤生物结皮形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阐明生物结皮形成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为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的土地管理和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土壤微生物为指示物,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以东北黑土区典型中厚层黑土的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裸土为对照,分析0~2 cm(含结皮)、2~5 cm和5~10 cm土层土壤的生物结皮发育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磷(MBP)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发育对MBC、MBN、MBP影响显著,且结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裸土。在0~2 cm土层,MBC、MBN、MBP分别是裸土的1.3、1.2、4.5倍;在2~5 cm土层,与裸土相比,结皮土壤MBN、MBP增加了24.0%和59.7%,MBC无显著差异;对于5~10 cm土层,结皮土壤MBC、MBN、MBP含量分别高出裸土26.4、1.8、1.8 mg/kg。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全磷、全钾、全氮、速效钾、有机质与MBC、MBN、MBP显著相关,表明土壤养分的变化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关键作用因子。结论:与裸土相比,农田土壤生物结皮的发育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本研究证实了生物结皮的形成显著提高了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肥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提高。
蔡雅琪, 包天莉, 焦晓光. 东北黑土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9): 39-45.
CAI Yaqi, BAO Tianli, JIAO Xiaoguang. Effect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n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9): 39-45.
处理 | 土层 深度/cm | 有机质/ (g/kg) | 全氮/ (g/kg) | 全磷/ (g/kg) | 全钾/ (g/kg) | 碱解氮/ (mg/kg) | 速效磷/ (mg/kg) | 速效钾/ (mg/kg) | pH |
---|---|---|---|---|---|---|---|---|---|
结皮 土壤 | 0~2 | 36.92±0.06Aa | 1.91±0.00Aa | 0.71±0.00Aa | 20.45±0.03Ba | 76.35±0.01Aa | 39.79±0.12Aa | 217.63±0.26Aa | 5.75±0.01 |
2~5 | 35.66±0.11Ba | 1.87±0.01Ba | 0.70±0.00Ba | 20.53±0.03Aa | 73.50±0.42Ba | 38.06±0.17Ba | 202.46±1.42Ba | 5.71±0.01 | |
5~10 | 36.43±0.02Ba | 1.83±0.03Ba | 0.67±0.00Ba | 20.61±0.04Aa | 73.57±0.25Ba | 32.94±0.17Ba | 177.45±0.36Ba | 5.71±0.01 | |
裸土 | 0~2 | 34.38±0.26Ab | 1.73±0.02Ab | 0.64±0.01Ab | 20.86±0.03Ab | 70.73±1.30Ab | 38.87±0.90Aa | 193.34±3.69Ab | 5.76±0.01 |
2~5 | 30.41±0.21Bb | 1.47±0.01Bb | 0.58±0.01Bb | 20.59±0.01Ba | 64.17±0.38Bb | 32.48±0.09Bb | 157.30±1.09Bb | 5.90±0.01 | |
5~10 | 31.10±0.03Bb | 1.57±0.01Bb | 0.58±0.01Bb | 20.74±0.01Bb | 63.86±0.14Bb | 32.05±0.18Bb | 161.96±1.17Bb | 5.81±0.01 |
处理 | 土层 深度/cm | 有机质/ (g/kg) | 全氮/ (g/kg) | 全磷/ (g/kg) | 全钾/ (g/kg) | 碱解氮/ (mg/kg) | 速效磷/ (mg/kg) | 速效钾/ (mg/kg) | pH |
---|---|---|---|---|---|---|---|---|---|
结皮 土壤 | 0~2 | 36.92±0.06Aa | 1.91±0.00Aa | 0.71±0.00Aa | 20.45±0.03Ba | 76.35±0.01Aa | 39.79±0.12Aa | 217.63±0.26Aa | 5.75±0.01 |
2~5 | 35.66±0.11Ba | 1.87±0.01Ba | 0.70±0.00Ba | 20.53±0.03Aa | 73.50±0.42Ba | 38.06±0.17Ba | 202.46±1.42Ba | 5.71±0.01 | |
5~10 | 36.43±0.02Ba | 1.83±0.03Ba | 0.67±0.00Ba | 20.61±0.04Aa | 73.57±0.25Ba | 32.94±0.17Ba | 177.45±0.36Ba | 5.71±0.01 | |
裸土 | 0~2 | 34.38±0.26Ab | 1.73±0.02Ab | 0.64±0.01Ab | 20.86±0.03Ab | 70.73±1.30Ab | 38.87±0.90Aa | 193.34±3.69Ab | 5.76±0.01 |
2~5 | 30.41±0.21Bb | 1.47±0.01Bb | 0.58±0.01Bb | 20.59±0.01Ba | 64.17±0.38Bb | 32.48±0.09Bb | 157.30±1.09Bb | 5.90±0.01 | |
5~10 | 31.10±0.03Bb | 1.57±0.01Bb | 0.58±0.01Bb | 20.74±0.01Bb | 63.86±0.14Bb | 32.05±0.18Bb | 161.96±1.17Bb | 5.81±0.01 |
处理 | 土层深度/ cm | 颗粒组成 |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m | ||
---|---|---|---|---|---|
黏粒(<0.002 mm)/% | 粉粒(0.002~0.02 mm)/% | 砂粒(0.02~2 mm)/% | |||
结皮土壤 | 0~2 | 26.45±1.10 | 35.03±0.21 | 38.23±0.93 | 0.42±0.01 |
2~5 | 25.30±0.16 | 32.98±0.38 | 41.52±0.33 | 0.42±0.01 | |
5~10 | 26.87±0.51 | 33.84±1.17 | 39.29±0.89 | 0.42±0.01 | |
裸土 | 0~2 | 18.18±2.70 | 27.88±1.81 | 53.94±4.51 | 0.66±0.07 |
2~5 | 24.41±1.51 | 33.38±1.68 | 42.22±3.22 | 0.58±0.02 | |
5~10 | 23.80±0.68 | 30.61±0.54 | 45.57±1.22 | 0.74±0.13 |
处理 | 土层深度/ cm | 颗粒组成 |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m | ||
---|---|---|---|---|---|
黏粒(<0.002 mm)/% | 粉粒(0.002~0.02 mm)/% | 砂粒(0.02~2 mm)/% | |||
结皮土壤 | 0~2 | 26.45±1.10 | 35.03±0.21 | 38.23±0.93 | 0.42±0.01 |
2~5 | 25.30±0.16 | 32.98±0.38 | 41.52±0.33 | 0.42±0.01 | |
5~10 | 26.87±0.51 | 33.84±1.17 | 39.29±0.89 | 0.42±0.01 | |
裸土 | 0~2 | 18.18±2.70 | 27.88±1.81 | 53.94±4.51 | 0.66±0.07 |
2~5 | 24.41±1.51 | 33.38±1.68 | 42.22±3.22 | 0.58±0.02 | |
5~10 | 23.80±0.68 | 30.61±0.54 | 45.57±1.22 | 0.74±0.13 |
因子 | 解释度/% | 贡献率/% | F | P |
---|---|---|---|---|
TP | 49.8 | 60.3 | 51.5 | 0.002 |
TK | 12.1 | 14.7 | 16.2 | 0.002 |
TN | 4 | 4.8 | 7.4 | 0.002 |
AK | 7.6 | 9.6 | 13.2 | 0.002 |
SOM | 2.5 | 3.1 | 5.4 | 0.008 |
因子 | 解释度/% | 贡献率/% | F | P |
---|---|---|---|---|
TP | 49.8 | 60.3 | 51.5 | 0.002 |
TK | 12.1 | 14.7 | 16.2 | 0.002 |
TN | 4 | 4.8 | 7.4 | 0.002 |
AK | 7.6 | 9.6 | 13.2 | 0.002 |
SOM | 2.5 | 3.1 | 5.4 | 0.008 |
[1] |
刘宝元, 张甘霖, 谢云, 等. 东北黑土区和东北典型黑土区的范围与划界[J]. 科学通报, 2021, 66(1):96-106.
|
[2] |
doi: 10.1016/j.catena.2011.06.012 URL |
[3] |
代琳, 王偌冰, 贾志辉, 等. 浅谈黑龙江省黑土资源现状和问题及治理对策[J]. 农场经济管理, 2019(2):14-16.
|
[4] |
赵大伟, 曲凯欣. 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化肥施用量的时空异质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 46(2):88-92,104.
|
[5] |
doi: 10.1016/j.still.2011.08.005 URL |
[6] |
赵河聚, 岳艳鹏, 贾晓红, 等. 模拟增温对高寒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系统呼吸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9):916-925.
|
[7] |
李新荣, 张元明, 赵允格. 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前沿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1):11-24.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09.01.0011 |
[8] |
赵允格, 许明祥, 王全九, 等.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3):441-448.
|
[9] |
崔燕, 吕贻忠, 李保国. 鄂尔多斯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的理化性质[J]. 土壤, 2004(2):197-202.
|
[10] |
doi: 10.1006/jare.2000.0713 URL |
[11] |
高丽倩, 赵允格, 秦宁强, 等.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1):105-112.
|
[12] |
张侃侃, 卜崇峰, 高国雄.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1, 28(5):808-812.
|
[13] |
孙福海, 肖波, 张鑫鑫, 等.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覆盖对土壤积水入渗特征的影响及其模型模拟[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0):82-91.
|
[14] |
王爱国, 赵允格, 许明祥, 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对土壤CO2通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3):659-666.
|
[15] |
doi: 10.1016/j.ecolind.2019.105497 URL |
[16] |
doi: 10.1639/0007-2745(2002)105[0500:]2.0.CO;2 URL |
[17] |
秦俊梅, 李嘉欣, 宋建丽, 等. 不同修复基质对外源四环素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 27(6):1500-1508.
|
[18] |
边丹丹, 廖超英, 孙长忠, 等. 黄土丘陵区土壤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4):109-114.
|
[19] |
邵玉琴, 赵吉, 包青海, 等. 沙坡头固定沙丘结皮层的微生物区系动态[J]. 中国沙漠, 2002, 22(1):298-303.
|
[20] |
邵玉琴, 赵吉. 草原沙地微生物结皮与固沙作用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3(1):94-97.
|
[21] |
熊文君, 徐琳, 张丙昌, 等. 生物土壤结皮结构、功能及人工恢复技术[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 35(2):190-195.
|
[22] |
李炎龙, 刘梓雅, 严景, 等.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库的县域分布特征——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 土壤学报, 2021, 58(1):235-245.
|
[23] |
林先贵, 胡君利.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J]. 土壤学报, 2008(5):892-900.
|
[24] |
房世波, 冯凌, 刘华杰, 等. 生物土壤结皮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08(7):3312-3321.
|
[25] |
王芳芳, 肖波, 李胜龙, 等.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的表层聚集与吸附固持效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9):1592-1602.
|
[26] |
陈政, 阳贵德, 孙庆业. 生物结皮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9):2193-2198.
|
[27] |
张尚鹏, 王百群, 王香香, 等. 黄土丘陵区垂直陡壁表面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养分与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22, 29(1):51-57.
|
[28] |
赵允格, 许明祥, 王全九, 等.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理化性状初报[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8):1429-1434.
|
[29] |
|
[30] |
李冰, 刘左军, 信熙卿, 等. 青藏高原东缘沙化区生物结皮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状况分析[J]. 中国食品工业, 2011(5):52-54.
|
[31] |
张丙昌, 武志芳, 李彬. 黄土高原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土壤学报, 2021, 58(5):1123-1131.
|
[32] |
吴楠潘, 伯荣, 张元明. 土壤微生物在生物结皮形成中的作用及生态学意义[J]. 干旱区研究, 2004(4):444-450.
|
[33] |
宋长春, 宋艳宇, 王宪伟, 等. 气候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进展[J]. 湿地科学, 2018, 16(3):424-431.
|
[34] |
王华磊, 贾长虹, 李潞滨. 土壤结皮及研究进展[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2):107-112.
|
[35] |
doi: 10.1007/s00374-002-0452-x URL |
[36] |
明姣, 赵允格, 许明祥, 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对土壤氮素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1):102-110.
|
[37] |
张元明, 杨维康, 王雪芹, 等. 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有机质分异特征[J]. 生态学报, 2005(12):3420-3425.
|
[38] |
doi: 10.1007/s11104-005-8162-4 URL |
[39] |
姚春竹, 赵允格, 王媛, 等.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的累积特征[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6):197-204,212.
|
[40] |
肖波, 赵允格, 许明祥, 等. 陕北黄土区生物结皮条件下土壤养分的积累及流失风险[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5):1019-1026.
|
[41] |
张国秀, 赵允格, 许明祥, 等.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3):621-628.
|
[1] | 吴楚鹏, 盛建东, 胡雨彤, 成志慧, 杨鹏飞. 新疆沙雅县绿洲棉田土壤质量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71-78. |
[2] | 赵首萍, 肖文丹, 陈德, 叶雪珠, 张棋, 伍少福, 胡静, 高娜, 黄淼杰. 基于土壤质量和稻米安全的稻田重金属钝化效果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51-62. |
[3] | 路港滨, 俄胜哲, 袁金华, 赵天鑫, 冶赓康, 张鹏, 刘雅娜, 王钰轩. 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在作物和土壤系统迁移运转规律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0): 67-73. |
[4] | 黎红亮, 符云聪, 袁毳, 朱晓龙, 桂娟, 戴青云, 和君强, 邓林, 刘代欢. 钝化剂对冶炼厂周边中碱性农田土壤重金属及其在小麦中累积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5): 111-117. |
[5] | 常珺枫, 刘莹, 李陈, 骆美, 马友华. 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5): 69-75. |
[6] | 李梦琦, 张慧, 赵杰, 王立艳, 董昱辰, 肖辉. 天津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年际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4): 159-164. |
[7] | 卢丽兰, 王玉萍, 尹欣幸, 黄英凯, 范海阔. 海南省水果型椰子园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72-80. |
[8] | 陈慧, 周晓月, 谭诚, 张永春, 汪吉东, 马洪波. 紫云英还田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80-85. |
[9] | 鲍广灵, 陶荣浩, 杨庆波, 胡含秀, 李丁, 马友华. 微生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69-74. |
[10] | 王岩, 王丽伟, 赵洪颜, 赵敏, 杨洪岩. 不同人参栽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解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 60-68. |
[11] | 丁琪洵, 汤萌萌, 李子杰, 江文娟, 张学伟, 马友华. 涡阳县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 46-52. |
[12] | 卢闯, 胡海棠, 淮贺举, 田宇杰, 石建安, 李存军.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效应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 44-50. |
[13] | 刘婉玲, 王俊杰, 林梓君, 曾婷, 陈一民, 隋跃宇, 焦晓光. 绥化市典型农田黑土有机碳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0): 67-72. |
[14] | 佟帆, 魏琳, 刘绪军, 任宪平, 李志飞, 王平, 郝燕芳. 东北黑土区植被配置的土壤抗冲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 44-51. |
[15] | 黄迪, 黄志红, 孔辉, 易浩, 龙翔, 杨燕群, 肖惠宁. 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8): 72-7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