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月英. 丹东地区小浆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22.
|
[2] |
温靖, 关小莺, 徐玉娟, 等. 不同蓝莓品种品质特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39(9):1846-1855.
|
[3] |
陈宏毅. 我国北方耐寒蓝莓品种选择的研究[J]. 北京农业, 2011(30):57-59.
|
[4] |
吴林. 中国蓝莓35年——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8(1):1-11.
|
[5] |
翟盘茂, 廖圳, 陈阳, 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持续性与相态变化的研究综述[J]. 气象学报, 2017, 75(4):527-538.
|
[6] |
柏会子, 肖登攀, 刘剑锋, 等. 1965—2014年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与农业气象灾害时空格局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 34(5):99-105.
|
[7] |
刘玉汐, 任景全, 孙月, 等. 1971—2016年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变化特征及影响[J]. 干旱气象, 2020, 38(4):647-654.
|
[8] |
EDENHOFER O, SEYBOTH K.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J]. Encyclopedia of energy natural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2013, 26(D14):48-56.
|
[9] |
董海涛, 单璐璐, 孟鑫, 等. 基于泊松分布的丹东蓝莓成熟期暴雨灾害风险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7):97-10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89
|
[10] |
侯忠新, 陈清峰. 青岛蓝莓生态气候条件分析及气候品质论证[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47(8):1450-1455.
|
[11] |
田宝星, 宫丽娟, 滕潘, 等. 大兴安岭蓝莓生长气候条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7):99-10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800565
|
[12] |
莫建国, 于飞, 张帅. 气象条件对蓝莓品质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2):170-17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10042
|
[13] |
徐艺格, 王兴东, 魏鑫, 等. 自然灾害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灾措施[J]. 北方果树, 2023(2):24-26.
|
[14] |
张慧. 乳山市蓝莓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防灾对策[J]. 南方农业, 2022, 16(17):203-205.
|
[15] |
郑泽华, 余延略, 马忠芬, 等. 上海市青浦区1968—2018年蓝莓主要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97-10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409
|
[16] |
杨燕林, 王朝文, 和志娇, 等. 滇西北不同生态条件下蓝莓品种的表现[J]. 农学学报, 2014, 4(2):75-78.
|
[17] |
吴思政, 梁文斌, 聂东伶, 等. 高温胁迫对不同蓝莓品种光合作用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11):1-8.
|
[18] |
黄磊, 姜国斌, 朱玉, 等. 高温对北高丛蓝莓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4):871-879.
|
[19] |
姚朋, 钟启琴, 张力. 南充蓝莓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与防御对策[J]. 果树资源学报, 2023, 4(2):36-40.
|
[20] |
张丽, 马菊, 史小金, 等. 皖南气象灾害对蓝莓的影响及其防御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245-247.
|
[21] |
李亚东, 孙海悦, 陈丽. 我国蓝莓产业发展报告[J]. 中国果树, 2016(5):1-10.
|
[22] |
李亚东, 裴嘉博, 陈丽, 等. 2020中国蓝莓产业年度报告[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3(1):1-8.
|
[23] |
王学林, 黄琴琴, 柳军.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南方双季早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11):712-722.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19.11.005
|
[24] |
管玥, 刘佳鸿, 何奇瑾, 等.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风险概率[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7):606-615.
|
[25] |
刘桂林, 李元新, 李笑, 等. 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1, 21(4):1684-1692.
|
[26] |
贺金娜, 刘布春, 刘园, 等. 鲜食葡萄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以环渤海主产区瓦房店连阴雨灾害为例[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10):810-820.
|
[27] |
周瑜, 谢良梅, 董彤, 等. 抚州市东乡区蓝莓种植气象条件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3(6):160-163.
|
[28] |
国家气象局.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 北京: 气象出版社,1993.
|
[29] |
陈勇, 廖玉芳, 郭东鑫, 等. 长沙近41年气候变化对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4):167-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