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苟纪权, 苏丽文, 程志魁, 黄小春, 吴雯婷, 吕海旋, 刘政国. 冬瓜果肉叶绿素含量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45-50. |
[2] |
徐晓美, 李颖, 衡周, 徐小万, 李涛, 王恒明. 响应辣椒疫霉菌诱导的CaWRKY转录因子筛选及其信号通路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22-31. |
[3] |
蒋仕华, 池再香, 曾晓珊, 杨秀勋, 莫庆忠, 陈金梅, 雷瑛. 贵州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129-137. |
[4] |
李小艳, 倪畅, 刘旭. 不同防治方法对设施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5): 130-133. |
[5] |
荣华, 刘龙, 郭庆元. 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稳定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118-123. |
[6] |
焦加斌, 陈晓东, 郑朝元, 陈潇, 常静静, 宋钊, 谢大森, 何裕志, 张白鸽. 黑皮冬瓜干物质和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动态规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62-69. |
[7] |
李旭锐, 胡雪芳, 孙昊, 裴海生, 邓中贤, 曹劲霞, 王士奎. 黄龙疫苗(HB-1)对番茄苗期生理特性和病害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7): 100-105. |
[8] |
李灿, 陈晓东, 郑卓越, 焦嘉斌, 李强, 张福锁, 谢大森, 何裕志, 张白鸽. 镁和微量矿质元素对黑皮冬瓜外观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4): 49-55. |
[9] |
闵凡祥, 王贵江, 杨帅, 胡林双, 王文重, 魏琪, 李文枫.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CARAH监测预警模型的应用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9): 92-98. |
[10] |
杨淼泠, 张维, 韦秋合, 施李鸣, 国圆, 张克诚, 葛蓓孛. 大豆菌核病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90-99. |
[11] |
王会福, 余山红, 张惠琴, 赵永彬. 芋疫病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2): 118-122. |
[12] |
曹德宸, 叶磊, 李维庆, 李赛男, 高冬妮, 葛菁萍. 含有不同启动子、WPRE以及ITRs对重组杆状病毒表达新城疫F蛋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0): 91-97. |
[13] |
李长印, 胡承孝, 倪刚, 赵小虎.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1): 155-159. |
[14] |
王 芳,黄少贞,陈文胜. 七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5): 147-153. |
[15] |
淳俊,桑有顺,冯焱,陈涛,汤云川,李洪浩.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0): 136-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