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秀颜, 江赜伟, 陈曦, 张淑娜, 戴惠东, 杨士红. 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水碳调控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7): 75-80. |
[2] |
谢云, 郭芳芸, 曹兵. 大气CO2浓度倍增对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 90-97. |
[3] |
沈芳芳, 张哲, 袁颖红, 周际海. 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红壤酶活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8): 65-74. |
[4] |
高杜娟, 刘兴录, 兰志斌, 赵杨, 陈友德, 周斌, 吕艳梅, 罗先富, 唐善军. 水稻-油菜周年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6): 74-81. |
[5] |
康勇建, 赵宝平, 孙雯, 刘瑞芳, 刘景辉. 化肥减施配合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1): 59-64. |
[6] |
滕青, 曾梦凤, 林慧凡, 谢雨晴. 菌渣还田对生菜生长、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6): 30-36. |
[7] |
朱书豪, 刘丽媛, 袁浩凌, 徐艳, 师荣光. 稻田冬闲期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对不同施肥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6): 50-57. |
[8] |
贾艳艳, 诸俊, 顾大路, 杨文飞, 杜小凤, 孙爱侠, 钱新民, 文廷刚, 朱云林.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麦秆分解和旱稻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0): 1-6. |
[9] |
赵满兴, 余光美, 白二磊, 刘慧, 曹阳阳.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5): 86-94. |
[10] |
许燕, 徐先英, 种培芳, 刘虎俊. 7种沙旱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9): 62-67. |
[11] |
杨超,白莉,梁锐婷,接伟光,孙海冰,蔡柏岩. 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系及根际土壤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0): 91-98. |
[12] |
贺文员,宋清晖,杨尚霖,宋福强. 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7): 106-113. |
[13] |
李庆国,张晓文.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杨树苗根系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及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4): 36-40. |
[14] |
聂云鑫,徐卫红,陈序根,李彦华,迟荪琳,李 桃,冯德玉,贺章咪. 脲酶硝化双抑制剂缓释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1): 65-71. |
[15] |
李晓婷,李立军,李杨,刘晓芳. 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9): 6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