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点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岳普湖县无花果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及评价分析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努尔帕提曼·买买提热依木, 谢叶, 阿力木·艾尔肯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78-8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02  
    摘要 + 4761 )   HTML 2096 )    PDF ( 1224KB )( 13587 )   

    利用1991—2022年岳普湖国家一般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提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无花果气候品质认证的方法,初步分析总结气象条件对其物候期的影响和气象因素、灾害气象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2022年样点果园中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岳普湖乡无花果园无花果气候品质评价结果为特优。研究结论可为岳普湖无花果实品质的提高和未来合理化区域管理提供依据。

    新疆泽普县苹果花期冻害农业气象因素分析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热汗古力·库得热提, 汪俊, 李慧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6): 97-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30  
    摘要 + 4757 )   HTML 2254 )    PDF ( 1210KB )( 13683 )   

    低温冻害是危害新疆林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三大灾害之一,通过泽普国家一般气象站199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近年来苹果花期冻害灾情调查资料,分析了苹果花期冻害成因。结果表明:1991—2022年间,苹果花芽膨大期、花芽开放期、开花始期提前2.0~5.1 d/10 a;苹果花期气温骤降,日最低气温达-2.0℃,低于0℃的持续时间达0.5 h,苹果花期冻害显著;主要致灾气象因子为冻害过程的最大日较差(≥22℃)、极端最低气温(≤-2℃)、倒春寒天气、降温剧烈、持续时间长、降水天气伴有沙尘天气(沙尘暴、扬沙、浮尘)以及大风等。受冻后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苹果花期低温冻害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对泽普苹果产区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国审小麦新品种‘山农116'遗传背景及其高产优质稳定性分析
    王延训, 田纪春, 杨明, 彭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1): 7-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65  
    摘要 + 1304 )   HTML 3 )    PDF ( 1209KB )( 57 )   

    为了使新审定的高产稳产强筋小麦品种‘山农116'尽快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从其杂交亲本遗传背景和在国家、山东省区域试验中高产稳产性表现,多年份品质测试结果的强筋稳定性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农116'国家区域试验和山东省区域试验均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国家试验比高产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4.0%,山东省试验比对照‘济南17'增产3.8%;2018—2021连续4年在全国小麦质量鉴评中,‘山农116'的品质测试指标均达GB/T17892标准强筋或中强筋小麦。‘山农116'株高76.9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熟相好,聚合了母本的强筋、抗病、早熟和父本的高产、节水、抗倒伏等优异特点,适宜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和市场订单种植利用。

    不同主产区小茴香药材质量评价
    梁焕, 安岳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9): 148-1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09  
    摘要 + 409 )   HTML 0 )    PDF ( 1233KB )( 36 )   

    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全国各产地小茴香药材质量情况。在小茴香的7个主要产地设置采集21批药材样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其挥发油、反式茴香脑、5种重金属的含量和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并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小茴香药材质量状况良好,各产地小茴香的挥发油和反式茴香脑指标均高于药典要求,5种重金属含量低,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未检出,符合中药材安全的要求。甘肃省玉门市产挥发油和反式茴香脑含量最高,甘肃省民勤县、海原县、景泰县,山西省朔州,内蒙古等5个产地小茴香的含量差异较小;且民勤县小茴香的挥发油含量高于其他产地,甘肃省金塔县最低。

    麝香产量及表观性状与林麝年龄、取香时间的关系
    王永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3): 94-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77  
    摘要 + 378 )   HTML 8 )    PDF ( 1492KB )( 39 )   

    为探讨年龄、取香时间与麝香产量、品质间的关系,补充麝香分泌机制、质量性状及适宜取香时间等方面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59只记录完整(1~5年生)林麝产香量及色泽、形状等表观性状数据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及取香时间对产香量基本无显著影响,但2.7~3.7岁麝香产量有高于其他年龄组趋势;成体麝(>2年生)平均产香量(17.636±6.642) g/只较育成麝(≤2年生)平均产香量(13.444±3.356) g/只高4.129 g/只(P=0.002<0.05);成体麝3月平均产香量(19.955±7.267) g/只较9月平均产香量(15.196±5.0113) g/只高4.759 g/只(P=0.023<0.05);观测成体麝产香量与参照组虽无显著差异(P=0.230>0.05),但具更高产香量个体且产量范围大。麝群粉状麝香61.02%,块状6.78%,干泥或泥状占15%~17%,棕色占52.54%、深棕色占13.56%、深褐色和褐色均占11.86%、浅棕色占6.78%、棕褐色和黑褐色均占1.69%;育成麝粉状麝香(85%)较成体麝(48.72%)高,棕色占比均最高(60%、51.28%);3月、9月成体麝粉状麝香分别为35%、63.16%,块状为5%、15.79%,干泥状为15%、21.05%,泥状为45%、0.00%。综上所述,年龄、取香时间与产香量无明显关联,成体麝产香量显著高于育成麝,3月产香量显著高于9月;麝群具产香量分布较广及更高产量个体特征,表明多年选育促使数量性状产香量一定分离,为后续核心群建立提供资源基础;麝群中棕色、粉状麝香占比最高,3月采集泥状、含水量高的麝香明显高于9月。

    整枝打顶对不同蚕豆品种鲜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钟小娟, 杨梅, 李欣, 王华, 鲜东锋, 王娴淑, 范元芳, 项超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6): 17-2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280  
    摘要 + 316 )   HTML 5 )    PDF ( 1399KB )( 28 )   

    为研究不同整枝打顶方式对不同蚕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总结不同品种的最适整枝打顶方式,以‘成胡10号’、‘成胡18’、‘成胡19’和‘成胡25’为材料,对每个蚕豆品种分别设置4种整枝打顶处理方式:全处理、去主茎、去无效枝、打顶,分析不同处理对不同蚕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可有效控制不同蚕豆品种的株高;‘成胡10号’在打顶处理下的2年平均鲜荚产量较对照增产20.9%,鲜籽粒产量较对照增产25.7%,均显著高于对照;‘成胡19’在去主茎处理下,2年平均鲜荚产量增产61.2%,鲜籽粒产量增产35.5%,均显著高于对照;各整枝打顶处理方式对‘成胡18’的鲜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明显影响;打顶处理对提高鲜食专用型‘成胡25’的百粒重及出籽率有一定促进作用。综上,整枝打顶对蚕豆的增产效应在不同蚕豆品种及不同整枝打顶方式间均有所差异,针对不同专用型品种,可选择性针对某些产量性状而采取适宜的整枝打顶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钟立强, 周丽颖, 张世勇, 姜虎成, 陈校辉, 王明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4): 139-1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03  
    摘要 + 303 )   HTML 0 )    PDF ( 1241KB )( 20 )   

    为了明确高铁酸钾对养殖动物的安全性,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了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表现出不同的毒性作用,但均为低毒性,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96 h LC50值分别为95.01 mg/L和609.45 mg/L。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的毒性主要表现在鱼体接触染毒物质后的24 h内,而南美白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则与暴露时间呈正比。研究结果将对斑点叉尾鮰和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高铁酸钾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种槭属植物秋季叶色时序性变化规律
    李虹, 孙波, 曲彦婷, 张洪运, 杨轶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9): 22-2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69  
    摘要 + 300 )   HTML 0 )    PDF ( 1463KB )( 22 )   

    为评价槭树秋季叶色的观赏性,以紫花槭、白牛槭、拧筋槭3种槭树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其变色期的叶片形态特征、叶色时序性变化及叶色参数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槭树的叶片形态特征(叶长、叶宽、叶片长/宽、叶周长、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白牛槭和拧筋槭的叶片形态相似;拧筋槭的叶面积最大,紫花槭最小。叶片周长由大到小为白牛槭>紫花槭>拧筋槭。3种槭树进入观赏期的时间为9月末—10月末。拧筋槭的观赏期最长;白牛槭秋季叶色变化最为丰富,最具观赏性。叶色参数L*b*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色参数a*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与叶色的变化一致。

    宣威烟区3个烤烟品种适宜施氮量研究
    曹加园, 蔡宪杰, 邓涛, 未启立, 马爱国, 吴姝俊, 沈应欢, 李先才, 潘义宏, 闫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8): 43-5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29  
    摘要 + 283 )   HTML 2 )    PDF ( 1195KB )( 19 )   

    探究宣威烟区优质烤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本试验以‘云烟97’、‘云烟301’和‘中川208’为试验品种,于2020年采用田间试验对比方法,研究3个烤烟品种不同施氮量的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云烟97’在施氮量为82.5 kg/hm2时烤烟化学成分最为协调,施氮量为97.5 kg/hm2时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感官评吸质量均最高,2个施氮水平下烤烟综合品质均最好,但施氮量为97.5 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云烟301’在施氮量为67.5 kg/hm2、97.5 kg/hm2、112.5 kg/hm2时候均有较好的表现,施氮水平较低时有助于提高烤烟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施氮水平较高时有助于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经济效益;‘中川208’在施氮量为97.5 kg/hm2时大田长势表现较好,经济效益较优,产值为72883.5元/hm2,烟叶综合品质较高,综合得分为0.72。综上所述,在宣威烟区,‘云烟97’和‘中川208’品种的最适宜施氮量为97.5 kg/hm2,‘云烟301’的适宜施氮量应由植烟地块土壤条件决定,在67.5~112.5 kg/hm2之间均可。

    大兴安岭林区1970—2019年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张茹, 杜金玲, 马秀枝, 邹逸航, 郝晨阳, 付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9): 93-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43  
    摘要 + 276 )   HTML 0 )    PDF ( 2555KB )( 58 )   

    研究依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点1970—2019年日平均温度资料,旨在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对不同界限温度下积温的初始日期、终止日期、持续日数、积温变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积温初日提前、终日推后;负积温呈相反趋势。在时间上,不同界限温度下积温变化幅度不同,但整体上受持续天数变化影响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各站点与全站变化整体趋势基本一致。正积温均大约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后期显著上升并且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负积温在20世纪80年代间存在多个突变时间点。各积温周期性变化均在2年尺度内波动显著。在空间上,纬度及海拔对积温变化有明显影响,积温整体由南到北呈减少趋势,其中阿尔山积温受海拔高度影响而减少。

    山西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吴素芬, 马子平, 李智才, 韩典辰, 李亚军, 姚彩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4): 95-10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359  
    摘要 + 262 )   HTML 3 )    PDF ( 2082KB )( 43 )   

    山西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融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由冻土变化引起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施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山西省1981—2018年10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冻土资料,研究了山西省冻土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主要分析了山西省地面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日数、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山西省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也分析了以上各要素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发现:山西北部冻结最早从9月开始,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最晚5月冻土消退;1981—2018年,地面冻结日期全省大部地区呈现不同程度推迟的态势;地面解冻日期呈不同程度提前的趋势,地面冻结日数相应减少;年最大冻土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减小,中部和南部年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小趋势,北部部分地区呈现增大趋势,增大可能与山西北部冬季气候向暖湿型转变有关。气温变暖的背景下,冬季降水、0 cm地温与年最大冻土深度有着较为复杂的响应关系,年最大冻土深度在冬季降水偏多的背景下与0 cm地温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最大冻土深度的减小趋势是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直接响应,最大冻土深度对年平均气温的响应比对年降水量的响应要显著。

    气候变化对山西省有效积温时空演变的影响
    候启, 李帅, 赵玉洁, 崔广署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2): 138-1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52  
    摘要 + 247 )   HTML 6 )    PDF ( 3521KB )( 64 )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农作物种植的影响,本文基于1961—2016年气温格点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变异系数和多元回归插值法对山西省≥5℃、≥10℃有效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6年≥5℃和≥10℃有效积温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有效积温升温较快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和地势较低的谷地、盆地,由东北向西南呈带状分布。(2)≥5℃和≥10℃有效积温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其在空间分布上受海拔影响较大。≥5℃有效积温在适宜作物生长的积温范围分布面积更大,在大多数地区更适宜喜凉作物的种植。(3)≥5℃和≥10℃有效积温均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积温界限北界向高纬和高海拔地区移动。(4)≥5℃和≥10℃有效积温初始日期多呈提前趋势,结束日期多为推后趋势;积温持续日期增长,这种趋势在山西省南部及河谷、盆地地区更为明显;有效积温初始日期变异系数均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汾河谷地有效积温初始日期变率较大;结束日期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布更为稳定。

    基质配比及母株数对红秆寒竹新竹发生与生长的影响
    罗佳莉, 汤祎磊, 史文辉, 应叶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1): 38-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67  
    摘要 + 233 )   HTML 2 )    PDF ( 1339KB )( 20 )   

    为筛选出适于红秆寒竹成苗的最佳基质配比和母株数组合,以不同基质配比(黄棕壤:泥炭=5:0、3:2、1:1、2:3)与不同母株数(分别为7、5、3株)进行盆栽组合试验,分析测定不同组合试验条件下红秆寒竹新竹生长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及母株数组合条件下,红秆寒竹的新竹发生率、株高、地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都有明显差异。当基质配比5:0、母株数7株时,红秆寒竹新竹的株高、地径和叶面积等形态指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组。此外,不同基质配比及母株数处理均可以显著影响新竹叶片矿质养分的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其中,基质比5:0、母株数7株时,新竹氮、磷养分含量以及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综合多项指标结果,初步确定适宜红秆寒竹快速繁育的最佳育苗基质配比为5:0(黄棕壤:泥炭),最佳母株数为7株。

    模拟机械化修剪对妃子笑荔枝树体生长及坐果的影响
    王静, 郭栋梁, 吕新民, 黄欣欣, 韩冬梅, 李建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4): 59-6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57  
    摘要 + 231 )   HTML 0 )    PDF ( 1560KB )( 23 )   

    为探索‘妃子笑’荔枝合理的修剪强度和机械化修剪模式。以‘妃子笑’荔枝为材料,比较采果后不同修剪强度及4种模拟机械化修剪方式,包括南侧篱壁型、北侧篱壁型、东侧篱壁型和平头型修剪,对叶片和枝梢的生长以及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平头型修剪处理的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和成熟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修剪枝条直径在2.0~2.5 cm的中度修剪效果最好。中度平头型修剪处理的末次梢长度与粗度均显著高于篱壁型修剪处理;而中度东侧篱壁型修剪处理的末次梢和梢上成熟叶片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中度平头型修剪处理和对照,提高了产量。因此,中等强度的平头型和东侧篱壁型修剪能显著提高枝梢质量及产量,是适宜‘妃子笑’荔枝的机械化修剪模式。

    中国北方6种常见蕨类植物耐热性研究
    吴菲, 李鹏, 王巍, 崔玉莲, 徐雨晴, 卢珊珊, 赵宝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4): 92-9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248  
    摘要 + 220 )   HTML 1 )    PDF ( 1373KB )( 24 )   

    利用电导率、半致死温度、细胞伤害率等参数,比较北方6种蕨类植物的耐热性,以期为蕨类植物在北方夏季高温环境园林景观布置中的材料选择提供依据。选择蕨、球子蕨、荚果蕨、粗茎鳞毛蕨、广布鳞毛蕨和中华蹄盖蕨进行耐热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使用Logistic方程确定LT50,同时测定蕨类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叶面积、叶比重、气孔密度)、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等,分析蕨类植物耐热性与各测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再利用夏季的田间观察数据检验,并结合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综合评估各试验材料的耐热性。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后,测试材料的细胞伤害率呈慢、快、慢的“S”形曲线变化。6种蕨类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为粗茎鳞毛蕨(63.77℃)>中华蹄盖蕨(62.07℃)>广布鳞毛蕨(61.63℃)>荚果蕨(61.13℃)>球子蕨(58.10℃)>蕨(56.70℃)。田间观察数据与电导率法检测数据基本相符,并与蕨类地理分布特征基本保持一致,LT50可以作为蕨类耐热性的评价依据之一。蕨类叶片的表皮形态指标也可以作为其耐热性的参考。筛选结果可丰富蕨类植物在北京地区园林展示中的应用种类。

    黑皮冬瓜果实生长及糖类物质变化规律
    焦加斌, 李金隆, 常静静, 李静, 陈潇, 宋钊, 何裕志, 张白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3): 42-5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05  
    摘要 + 213 )   HTML 1 )    PDF ( 1765KB )( 33 )   

    明确冬瓜果实外观形态和糖类物质的变化特点,为冬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型黑皮冬瓜‘铁柱二号’为供试品种,分别于幼果期、初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观测果实的外观形态、果肉细胞结构、糖类物质含量、α-半乳糖苷酶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冬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前期(花后前15 d)以细胞分裂为主,后期以细胞膨大为主。果实横纵径随生育期变化呈“S”型曲线,上、中、下部位的横纵径生长存在空间差异。在果实膨大期,中部横径显著小于上部和下部,与此时细胞体积大小密切相关。成熟期果实内主要的糖类物质是果糖和葡萄糖,分别占可溶性总糖的51%和48%。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可溶性总糖浓度持续增加,中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的活性也逐渐升高,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细胞壁不溶性转化酶和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不断降低。全生育期蔗糖分解酶的总活性均大于蔗糖合成酶的总活性。花后20~25 d是冬瓜中部横径生长的关键时期,花后25~35 d是糖类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为提高冬瓜的果形品质和经济价值,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提早供肥、加强管理,建议花后35 d左右及时采收。

    3个烤烟品种在宣威高海拔多雨烟区的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
    李先才, 蔡宪杰, 邓涛, 未启立, 吴姝俊, 徐天鹏, 张雁飞, 马爱国, 潘义宏, 闫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1): 19-2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95  
    摘要 + 207 )   HTML 3 )    PDF ( 1214KB )( 24 )   

    为探明云南宣威高海拔多雨烟区3个烤烟品种(‘云烟105’、‘云烟301’和‘中川208’)中、上部烟叶适宜的采收成熟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尚熟、成熟、次过熟3个采收成熟度,研究其对烤烟经济效益、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云烟301’和‘中川208’烟叶综合品质上升,在烟叶物理特性上表现为含梗率下降,叶面密度、抗张力上升,但外观质量上存在中部烟叶颜色略淡的问题,烟叶烟碱含量降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云烟105’综合品质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品种经济效益随采收时间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中川208’、‘云烟301’的中部叶待田间成熟时即可采收,而上部烟叶应待田间鲜烟叶达次过熟标准后再进行采收,‘云烟105’在田间烟叶达成熟标准时即可采收。

    镁肥施用方式对蜜柚营养状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佳节, 张炎, 上官伊林, 魏思凡, 张鹏, 邱爱华, 苏达, 沈炳荣, 徐进贤, 叶德练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1): 67-7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24  
    摘要 + 204 )   HTML 3 )    PDF ( 1261KB )( 36 )   

    明确不同镁肥施用方式在蜜柚上的作用效果,为蜜柚科学施用镁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三红蜜柚’为试材,研究不施镁肥(对照)、土施镁肥和叶面施镁对蜜柚营养状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叶面施镁和土施镁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2019年和2020年蜜柚成熟期1年生春梢叶和2年生春梢叶的SPAD值、镁浓度和氮浓度,但是对1年生春梢叶和2年生春梢叶的磷、钙和锌浓度没有显著影响。不同镁肥施用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蜜柚果肉的镁和氮浓度。土施镁肥和叶面施镁均显著提高蜜柚叶片的光合速率,其中叶面施镁还能显著提高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叶面施镁和土施镁肥处理下蜜柚2年的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3.8%和4.1%,其中叶面施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此外,叶面施镁显著提高了2019年和2020年蜜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维生素C浓度和固酸比,土施镁肥则显著降低2019年和2020年果实的可滴定酸浓度并提高固酸比。不同镁肥施用方式均可以改善蜜柚叶片和果实的营养状况,提高蜜柚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叶面施镁与土施镁肥效果相当,叶面喷施4% MgSO4·7H2O是蜜柚重要的补镁措施。

    青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对比试验
    高文辉, 杨柳, 赵利妮, 张虹虹, 任波, 丁玉国, 李新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6): 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61  
    摘要 + 192 )   HTML 15 )    PDF ( 1252KB )( 88 )   

    为了筛选出‘金刚青贮50’和‘铁研53’2个粮饲兼用青贮玉米品种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本试验对2个品种分别设置了52500、60000、67500、75000株/hm2等4个种植密度,对每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含量、叶重占比、穗重占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总产草量以及总营养量呈上升趋势,且在75000株/hm2时最高。因此适宜的种植密度都为75000株/hm2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曹冬梅, 贾民隆, 张晓纲, 王云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9): 73-7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46  
    摘要 + 191 )   HTML 0 )    PDF ( 1274KB )( 32 )   

    芦芽山保护区是山西省高海拔景区,其野生植被丰富多样,具有极大研究开发价值。笔者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的方法,对保护区的观赏植物进行实地调研。经调查,野生观赏植物155种,隶属于42科113属,且绝大多数是草本植物,占81.3%。其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113个,隶属于35科89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个,分别是沼兰和沙生柽柳;山西地方保护植物2个;另有一些特色植物,可作为化学原料、直接食用或油料作物。综上,芦芽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研究结果可为芦芽山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