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水产渔业

    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报道的水产渔业研究成果、生产实践、行业动态以及水产有关知识的论文为内容组成本专题,以便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按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淡水鱼越冬综合症发病气象指数评估方法研究
    邓爱娟, 刘可群, 刘志雄, 刘凯文, 韩育章, 叶佩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30): 155-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089  
    摘要 + 42 )   HTML 0 )    PDF ( 1386KB )( 13 )   

    为科学预防淡水鱼越冬综合症,降低病害暴发风险,本研究在近年发病情况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深度分析了越冬综合症病害发生的气象背景差异,并建立了淡水鱼越冬综合症发病气象评估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关键气象要素,如稳定通过12℃初日、降温过程前期温度、降温过程发生时间、降温幅度和伴随降水量、雨日等,确定了影响鱼类越冬综合症的气象因子。研究发现,除降温和降水外,降温前气象条件也是影响鱼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构建了基于风险陷阱理论的升温陷阱指数和综合考虑雨量雨日的降水指数,并开发了鱼类越冬综合症的综合气象指数。结果表明,该综合气象指数能准确反映病害的发生时间和程度,与实际发病情况高度一致。此外,研究还确定了不同病害等级的累计综合气象指数阈值。这一评估方法为淡水鱼越冬综合症的气象监测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气象因子的河蟹产量估算
    吴芳, 章雯, 翟晓瑶, 龚佳, 张自强, 袁昌洪
    农学学报    2024, 14 (10): 53-6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cjas2023-0193  
    摘要 + 28 )   HTML 0 )    PDF ( 1311KB )( 4 )   

    为探索基于气象因子的河蟹产量估算方法,现利用2010—2022年兴化市河蟹产量和同期气象数据,与3种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在5个关键生长阶段(放养期、第1~3次脱壳期、第4次脱壳期、第5次脱壳期和成熟捕捞期),构建河蟹产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河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气象因子估算河蟹产量的精度差异显著。总体来说,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所构建的河蟹产量估算模型要优于随机森林回归(RFR)算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预测精度R2在0.95~0.98,RMSE在24.07~35.14 kg/hm2之间变化。在单一生长阶段中,在放养期的估算精度最高,R2为0.98,RMSE为24.07 kg/hm2,在全生育期中模型预测精度R2为0.92,RMSE为44.31 kg/hm2。研究结果揭示了气象因子在不同生长阶段下估算河蟹产量的能力。

    台儿庄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现状与评价
    张志山, 邱正, 张红, 丛旭日, 张典, 董学飒, 王亚楠, 徐潇, 冯绣云, 安丽
    农学学报    2024, 14 (10): 61-6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cjas2024-0274  
    摘要 + 29 )   HTML 0 )    PDF ( 1533KB )( 12 )   

    本研究在台儿庄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展开,旨在评估该保护区内的鱼类组成、优势种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物种黄颡鱼的资源存量。通过在保护区内部署三处多网目复合刺网和定置串联笼壶作为捕捞工具,对所捕获的渔获物进行详细的数据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共监测到22种渔获物,这些种类分别隶属于5个目9个科。其中鲤形目最多,共14种,占总种类数64%;鲇形目1种,占总种类数的4%;鲱形目1种,占总种类数的4%;鲈形目3种,占总种类数的14%;甲壳类3种,占总种类数的14%。针对保护物种黄颡鱼,采用柱式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其总DNA,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群体的种群结构稳定,遗传多样性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野生种质资源处于较好的状态。这一发现证实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并且黄颡鱼的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5个宽体金线蛭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SNP分析
    高凯利, 马学艳, 王海华, 李涵, 李燕华, 金武, 闻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9): 144-1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66  
    摘要 + 34 )   HTML 1 )    PDF ( 3267KB )( 11 )   

    为了解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群体的遗传特征,本研究使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法对5个地点的宽体金钱蛭(W. pigra)群体(江西抚州AH、安徽太和TH、江西南昌JX、山东微山WSH、山东济南JN)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群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宽体金钱蛭种群可追溯至3个不同的种群来源。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AH种群与TH种群存在部分分支交叉,JX种群、WSH种群和JN种群单独成支。5个群体的成对FST值在0.03~0.20之间,群体两两之间遗传距离在0.03~0.22之间,单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3974~0.004131,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含量在0.16~0.20,观测杂合度(Ho)含量在0.18~0.27,近交系数(F)的含量值为-0.07912~0.09063,宽体金钱蛭5个群体有比较低的遗传多样性。Tajima's D值均值为正值,即群体处于稳定状态。群体间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推测可能是宽体金线蛭在养殖过程中进行了频繁的苗种移养或亲本引种。

    梨形环棱螺6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分析
    李珂, 马学艳, 杨轲, 陈琬雯, 金武, 闻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9): 150-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65  
    摘要 + 37 )   HTML 1 )    PDF ( 1694KB )( 11 )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内不同地理种群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的遗传特征,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选取了安徽芜湖(ASY)、江苏淮安(CX)、广西南海(GZT)、江苏江阴(JY)、江苏常州(RS)、广西柳州(ZZR) 6个地区的梨形环棱螺样本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这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单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5976~0.007760。其中GZT群体和ASY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更高,而ZZR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RS群体与GZT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分离,ZZR群体与ASY种群之间分离较小,其余种群之间分离均不明显,说明梨形环棱螺种群虽然分布广,但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不大。

    墨脱新光唇鱼(Neolissocheilus hexagonolepis)研究概况及展望
    武梦雨, 张耀琼, 王壮壮, 王万良, 周建设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9):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020  
    摘要 + 40 )   HTML 2 )    PDF ( 1150KB )( 17 )   

    墨脱新光唇鱼是一种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冷水鱼类,目前国内对该鱼的研究非常少,国外对该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印度,为进一步对墨脱新光唇鱼的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墨脱新光唇鱼的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繁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食性、资源、营养价值、综合养殖、体重与体长关系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洪涝、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等极端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等原因,墨脱新光唇鱼数量逐年下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建议加快突破墨脱新光唇鱼全人工养殖技术,建立人工保种体系及标准,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揭示其遗传资源的独特价值,实现墨脱新光唇鱼以养促保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长吻鮠池塘大棚越冬养殖试验
    刘永士, 徐嘉波, 施永海, 刘建忠, 贾垂攀, 王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7): 152-15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041  
    摘要 + 47 )   HTML 3 )    PDF ( 1166KB )( 8 )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吻鮠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的越冬养殖技术,并分析其生长性能。分别于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度开展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越冬养殖试验。长吻鮠当年鱼种放养规格为14.78 cm、40.83 g,放养密度为83340尾/hm2(3402.60 kg/hm2);长吻鮠1+龄鱼种放养规格为21.99 cm、156.86 g,放养密度为42525尾/hm2(6670.20 kg/hm2),试验研究了长吻鮠越冬养殖模式下的摄食与生长情况。结果显示:2个越冬季池塘搭建了保温大棚,水温分别保持在11℃和10℃以上;在越冬养殖前中期(12月至次年2月底),长吻鮠鱼种摄食相对稳定,3月份后,随着水温上升,日投饲量快速上升,越冬期间的累计投饲量分别为4009.00、4715.00 kg/hm2;经过150~152 d的越冬养殖,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增长率分别为23.7%和10.2%、增重率为131.8%和51.7%、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40%/d和0.065%/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553%/d和0.278%/d、日均增长率为0.023 cm/d和0.015 cm/d、日均增重率为0.354 g/d和0.541 g/d;收获时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肥满度分别为1.52和1.62,养殖成活率为92.8%和99.7%,单位面积产量为7317.00 kg/hm2和10093.65 kg/hm2,饲料系数为1.02和1.38。结果表明,搭建保温大棚可使越冬池塘水温保持在10℃以上,可保持长吻鮠连续摄食,实现了长吻鮠越冬生长和育肥的目的,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本研究为长三角地区长吻鮠的设施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养殖池塘水体异味物质土臭素与环境因子关系解析
    钟立强, 周丽颖, 张世勇, 刘洪岩, 陈校辉, 王明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7): 159-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14  
    摘要 + 50 )   HTML 1 )    PDF ( 1175KB )( 8 )   

    本研究旨在分析淡水鱼产品消费和加工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土腥味,特别是其关键异味物质土臭素(GSM)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江苏省84个养殖池塘的GSM浓度及其水体环境因子(包括盐度、pH、溶氧、温度、总悬浮物、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GSM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全部池塘中GSM检出率高达97.6%,检出的含量均值为(27.83±20.06) ng/L,大范围超过人类感知阈值;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对GSM产生较大的负向影响,且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直接作用都大于间接作用,2个因子较为独立地对养殖池塘中的GSM起着负调控作用。因此,在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可以将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作为养殖池塘水体环境监测的重点环境因子,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进而改善养殖池塘水质,更有效、更方便地解决养殖水体和养殖产品的土腥味问题。

    鱼类血细胞及其免疫防御功能研究进展
    张美燕, 朱伟娟, 刘志刚, 曹建萌, 王章, 卢迈新, 可小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6): 144-15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736  
    摘要 + 55 )   HTML 0 )    PDF ( 1349KB )( 35 )   

    鱼类血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吞噬、分泌,还参与机体损伤修复、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其对自身生理状态变化和外界环境因子刺激均十分敏感,因此在指示和维持鱼体生理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鱼类血液和血细胞及其免疫防御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鱼类血液组成、血细胞发生、分化及相关免疫防御机制等。本综述旨在提高对鱼类血液免疫防御系统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理解,为进一步挖掘鱼类血液免疫防御相关分子标记、筛选鱼类抗病抗逆分子表型等提供参考。

    一株鲫鱼致病性普通变形杆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彦华, 金承玲, 林海, 姜虎成, 张世勇, 刘洪岩, 孙梦玲, 夏爱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6): 154-15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79  
    摘要 + 61 )   HTML 1 )    PDF ( 1335KB )( 24 )   

    本研究对患病鲫鱼进行发病原因探究,致病菌特性分析,从而为鲫鱼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从患病鲫鱼肝脏和肠道中分离纯化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系统发育树构建,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从病鱼肝脏和肠道中均分离出菌株A,16S rRNA序列分析和理化特性均与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基本一致,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A为致病菌,LD50为9.77×106 CFU/尾。菌株A对头孢唑啉、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卡那霉素、阿奇霉素及庆大霉素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新霉素、克林霉素及多西环素等5种抗生素耐药。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为普通变形杆菌,是此次鲫鱼病害的主要元凶,临床治疗可以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高度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池塘种稻对养殖水体氮、磷去除效果及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祖晓光, 杨炳坤, 刘铁钢, 李秀颖, 祖岫杰, 刘艳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4): 151-15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850  
    摘要 + 80 )   HTML 4 )    PDF ( 1366KB )( 18 )   

    旨在评估北方养殖池塘中生态浮床种植水稻对水质中氮、磷去除效果及其对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试验选取6个面积均为0.267 hm2的试验池塘,分为试验和对照2个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组浮床水稻面积占池塘面积20%。试验组和对照组放养鱼类品种、规格、数量、搭配比例、饲料投喂等完全相同。试验期间,每半月监测一次水体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磷酸盐(PO43--P)、总磷(TP)等水化指标,试验结束后测量各种鱼出池规格,统计各种鱼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成活率、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6月15日试验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水化指标均无差异(P˃0.05),7月1日至试验结束,试验组各项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N、NH4+-N、NO3--N、TP、PO43--P分别比对照组平均降低55.31%、70.25%、54.61%、68.68%、53.79%。试验结束时,试验组TN、TP分别为0.73 mg/L和0.12 mg/L,均达到了中国池塘养殖尾水排放一级标准。试验组鲫、鲂鱼出池规格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48%、12.68%和12.98%、15.01%,试验组单位面积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59%,试验组各种鱼成活率、鲢、鳙鱼出池规格及单位面积产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48%。由此可见,池塘浮床种植水稻对养殖池塘水体中的N、P去除效果显著,并显著提高摄食鱼类产量及饲料利用率。

    福建3条主要河流外来鱼类入侵状况及危害评价
    方民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4): 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830  
    摘要 + 65 )   HTML 2 )    PDF ( 1458KB )( 20 )   

    为了摸清福建3条主要河流外来鱼类入侵状况和危害程度,2023年3—4月,在九龙江西溪、漳江和汀江设置10个站位,采用流刺网、地笼网对外来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根据渔获物中外来鱼类的重量占比,评价其危害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外来鱼类有齐氏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马那瓜丽体鱼、豹纹翼甲鲇、革胡子鲇、露斯塔野鲮,共7种。这3条河流的外来鱼类种类数分别为6种、5种、2种,数量占比分别为58.97%、81.35%和45.22%,重量占比分别为65.53%、82.52%和41.28%。外来鱼类在这3条河流均有分布,并成为鱼类的主要类群,其中以齐氏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等罗非鱼类为主。外来鱼类在3条河流的危害程度均为重。本研究调查河流外来鱼类入侵状况,为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仙鹤草醇提取物对高致病性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的防治效果探究
    廖设国, 赖福香, 刘玓玓, 郑弘朝, 郑然, 林慷祺, 范兰芬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3): 153-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800  
    摘要 + 88 )   HTML 2 )    PDF ( 2688KB )( 46 )   

    本研究旨在评估仙鹤草醇提取物对高致病性弧菌感染的凡纳滨对虾的防治效果。通过在饲料中添加90%含量的仙鹤草醇提取物,分析投喂3、6、9 d后,感染高致病性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微生物、免疫相关基因和肠道组织。结果表明,在病虾肠道内,菌群种类与数量增加,其中希瓦氏菌属、弧菌属和海绵假单胞菌属等致病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虾,且菌群的组成与健康对虾的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对投喂仙鹤草醇提取物添加剂饲料再攻菌的凡纳滨对虾,以上致病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有益菌群的溶杆菌属有了大幅的提升。另外,仙鹤草醇提取物还可以保护对虾的肠道组织,提高对虾免疫相关基因TLRALFCrustinHSP70的表达。饲料中添加仙鹤草醇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对虾感染高致病性弧菌后的免疫力,增强对虾抗菌能力。

    ‘红福瑞鲤2号’和‘福瑞鲤2号’稻田养殖生长性能对比
    廖梦香, 杨晓燕, 薛凌展, 陈度煌, 樊海平, 张树兴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0): 154-15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881  
    摘要 + 53 )   HTML 2 )    PDF ( 1203KB )( 21 )   

    研究旨在评估‘红福瑞鲤2号’在福建山区稻田养殖的可行性,并与‘福瑞鲤2号’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潜在的优势。于2023年8—10月,在武夷山市岚谷乡岚峰稻花鱼养殖基地进行了生长性能对比试验。采用同塘比较法对‘红福瑞鲤2号’和‘福瑞鲤2号’在投饵和不投饵稻田养殖模式下进行生长性能对比分析。经过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沟凼式稻田养殖条件下,无论投饵与否,‘红福瑞鲤2号’的成活率、体质量绝对增长率、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产量均明显低于‘福瑞鲤2号’。投饵养殖模式下‘红福瑞鲤2号’和‘福瑞鲤2号’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绝对增长率、体长相对增长率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明显高于不投饵养殖模式;而在不投饵养殖模式下,‘红福瑞鲤2号’终末和初始平均体质量、平均体长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武夷山山区稻田养殖条件下,‘红福瑞鲤2号’相较于‘福瑞鲤2号’并没有表现出生长优势。这一发现为该地区稻田养殖鱼类品种的选择提供了试验参考。

    硬刺高原鳅生长特性的模型分析与比较研究
    张瑞, 王继隆, 李培伦, 刘嘉成, 刘彦斌, 王太, 刘凯, 张健, 赵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0): 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78  
    摘要 + 55 )   HTML 1 )    PDF ( 1398KB )( 30 )   

    本研究通过对2022、2023年在黄河干流甘肃、宁夏段采集的274个硬刺高原鳅样本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生长特性,并丰富硬刺高原鳅的生物学研究内容。研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对样本进行生长模拟,使用最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并依据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评估各模型的拟合效果,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硬刺高原鳅的年龄组成及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VBGF生长方程(AIC值:63.74)为硬刺高原鳅的最适生长模型,其次为Gompertz生长方程(AIC值:64.11)、幂指数生长方程(AIC值:64.12),拟合效果最差的为Logistic生长方程(AIC值:65.05),其中硬刺高原鳅全长VBGF生长方程为:Lt=28.986·[1-e-0.097·(t1+1.25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t=194.721·[1-e-0.097·(t1+1.258)]2.9889。研究结果可为硬刺高原鳅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鱼体重金属残留研究进展
    胡新飒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1): 139-14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96  
    摘要 + 81 )   HTML 1 )    PDF ( 1182KB )( 62 )   

    采矿、化工、冶金、农业种植等行业排放含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造成鱼类重金属残留污染。鱼体重金属残留具有富集性、生物毒性和持久性,且很难通过自身作用使其降解,不仅威胁渔业发展和水生态健康,而且威胁人类饮食安全。文章对鱼体重金属残留研究的累积特征进行分类,综述了鱼体重金属残留的蓄积规律。此外,分析了鱼体重金属残留的来源、赋存和迁移转化规律。最后,针对当前监测工作,提出发展性建设意见,以期为鱼体重金属残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同浓度生石灰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侯明勇, 陶志英, 陈文静, 徐先栋, 饶毅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7): 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08  
    摘要 + 84 )   HTML 2 )    PDF ( 1181KB )( 45 )   

    设置不同浓度的生石灰(0、50、100、150、200、250 mg/L),对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内的常见小型池塘进行帆布围格实验,测定其对池塘碱度、pH及浮游生物物种数、生物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后水体的碱度、pH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施用1 d后的数值大于7 d后。各组共检测到浮游植物25个属种,隶属于绿藻门15属、蓝藻门6属、硅藻门3属、隐藻门1属,其中100 mg/L处理组生物量、生物密度最大,分别为422.45 mg/L、55.901×104个/L,50 mg/L处理组多样性指数最佳。浮游动物隶属于6种属,含甲壳动物桡足类2种属、甲壳动物枝角类1种属、轮虫3种属,50 mg/L处理组生物密度、物种数、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均为最大,分别为1304.2个/L、5、1.3333及1.5596。综上,施用50 mg/L生石灰处理池塘水质对水体浮游生物最有利,且节约成本,可以为水产实践生石灰施用剂量提供参考。

    2个鲤群体(Cyprinus carpio L.)表型生长性状的AI测量与手工测量的相关性分析
    马子尧, 潘红, 王开阔, 陈颖杰, 曹逸铭, 孙晓晴, 张研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4):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057  
    摘要 + 110 )   HTML 6 )    PDF ( 2311KB )( 49 )   

    鱼类形态是人工育种、功能基因定位以及水产养殖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种群资源。鲤(Cyprinus carpio L.)是中国重要的养殖淡水鱼类之一,鲤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导致不同品种间的表型极具多样性。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计算能力和硬件设备的飞速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无损测量方法逐渐成为一种高效、可重复批量检测鱼体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检验AI测量对鱼类表型性状测量的准确性。本文选择了表型指数差异显著的元江鲤(Cyprinus carpio yuankiang)和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nbei)2个群体,共计204尾鱼进行研究。针对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眼径和眼间距共10种线性、圆形和空间性状进行手工测量和AI测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显示:(1)元江鲤和金背鲤2个群体中,针对10种表型性状的测量,相较于手工测量,AI测量结果整体偏大;在表型指数中,体宽指数(体厚/体长),头长指数(头长/体长)和尾鳍指数(尾柄长/体长)2种测量方法均无显著差异,而2种方法在体深指数(体高/体长)结果中,呈现显著差异。(2)元江鲤和金背鲤群体中,对2种测量方法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发现针对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和眼间距共6种性状,2种方法呈现高度一致性(r>0.85);(3)2种测量方法重复性测量的一致性分析中,发现手工测量和AI测量均呈现较好的一致性(r>0.85),但手工测量的一致性要略高于AI测量。综上所述,AI测量准确度的提升能够加快全长等线性表型性状测量的工作效率和选择育种速度,但对于圆形和空间等表型性状测量的准确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基于SSR标记的钱塘江中下游三角鲂4个放流苗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检测
    张敏莹, 方弟安, 周彦锋, 匡箴, 任泷, 郑宇辰, 徐东坡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3):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395  
    摘要 + 100 )   HTML 7 )    PDF ( 1389KB )( 56 )   

    为检测钱塘江中下游三角鲂放流苗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采用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基于9对荧光标记SSR引物对来自4个放流苗种群体的192尾样本进行扩增和基因分型测序。结果表明,各群体单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均值为(20±2)~(24±2),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0.76±1.51)~(13.66±1.33),其中余杭群体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最大,建德和桐庐群体的这2项指标大体相当;4个群体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2.55±0.13)~(2.83±0.09);4个群体观测杂合度Ho均值为(0.83±0.08)~(0.94±0.03),期望杂合度He均值为(0.88±0.02)~(0.92±0.01),绝大多数位点表现出杂合子过剩;余杭、建德、桐庐、富阳各群体的私有等位基因数依次为54、9、15、17个;4个放流三角鲂苗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部分群体出现了杂合子过剩和等位基因丢失现象。分子方差分析显示,98.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的个体间,1.3%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4个放流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013~0.017,遗传分化很小(0<FST<0.05)。主坐标分析(PCoA)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所有个体被分成2个理论类群,但每个类群都包含4个群体的个体,各类群的个体来源没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检测了三角鲂4个放流苗种群体种质遗传现状,以期将来更好地指导三角鲂的增殖放流。

    菌藻协同调控水产养殖环境技术研究进展
    曾天宇, 陈曦, 孟顺龙,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徐慧敏, 徐跑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2): 142-1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455  
    摘要 + 110 )   HTML 3 )    PDF ( 1270KB )( 119 )   

    为发展菌藻协同水产养殖技术提供借鉴资料,概述了水产养殖生物及水环境中藻、菌的基本信息,说明了水产养殖中主要的藻和菌及使用情况,通过不同的试验来了解藻类及菌类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菌藻协同系统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作用,最后对优化新型高效菌藻协同调控养殖环境技术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