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耕地保护

    此专题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载的是研究土地性状、治理、恢复、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及耕地土壤改良等主题的论文,供读者订阅、下载。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监测的土壤条件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樊鹏, 王自威, 邵红旗, 杨青伟, 王磊, 杨喜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0): 83-8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401  
    摘要 + 31 )   HTML 1 )    PDF ( 1444KB )( 10 )   

    为突出土壤条件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以兰考县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监测工作为例,分析土壤监测样点不同年份的土壤条件变化对当地粮食产量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和土壤pH在合理范围内的增加都能够提升粮食产量。建议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针对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和主要作物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良土壤pH的措施,以提升粮食产量。

    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邹恒宇, 叶英聪, 匡丽花
    农学学报    2024, 14 (1): 44-5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68  
    摘要 + 48 )   HTML 0 )    PDF ( 2725KB )( 19 )   

    研究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间的关系,可以为加强国家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年耕地质量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鹰潭市的总体耕地质量状况。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占景观比例、边界密度、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大小、景观分离度、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在Fragstats 4.2软件中进行计算,再将耕地面积加权平均国家自然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指数分别与选取的耕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得出,耕地质量国家自然等指数与耕地边界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93(P<0.01);耕地质量国家利用等指数与耕地平均斑块大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P<0.01)和0.416(P<0.01);耕地质量国家经济等指数与耕地边界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1(P<0.01)。因此部分景观格局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内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从景观格局角度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对国家层面做出优化区域耕地空间布局决策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再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范文洋, 刘玉
    农学学报    2023, 13 (10): 95-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98  
    摘要 + 104 )   HTML 2 )    PDF ( 1637KB )( 62 )   

    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集体建设用地的类型与特征、减量地块识别、减量地块再利用方向优选和再利用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总结了建设用地减量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而提出集体建设用地减量亟待深化研究的重要方向。结果表明,集体建设用地的分类体系尚待形成共识,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地块识别模型与再利用路径正在积极探索,建设用地减量的政策机制有了初步框架并在推广应用。总体上看,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研究已有一定基础,技术进步和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理念的深化发展将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的深化研究,包括探析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特征与规律、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的时空配置模型、推进减量地块高效再利用路径与措施的创新研究。

    西安市耕地土壤pH空间变异及主控因素分析
    孙喜军, 吕爽, 高莹, 蔡苗, 孟菁, 李荃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9): 59-6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02  
    摘要 + 81 )   HTML 5 )    PDF ( 1669KB )( 27 )   

    通过野外高密度采样,结合地统计学和GIS方法,分析了西安市耕地土壤pH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耕地土壤介于pH 5.8~8.9之间,平均值pH 7.63±0.57;变异系数为7.47%,属弱变异性。(2)进行普通克里格插值时,土壤pH用球状模型无阶趋势效应拟合最好,模型块金系数为26.30%,说明土壤pH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3)耕地土壤pH在空间上大体呈现由南向北的递增趋势,其中酸性、中性、碱性和强碱性土壤面积占比分比为1.47%、25.16%、72.83%和0.54%,说明主要以碱性和中性土壤为主。(4)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地貌类型以及有机质、海拔等因素对土壤pH空间变异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海拔、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对土壤pH的空间变异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21.7%、10.9%和7.7%,远高于其他因素,可以作为分析西安市耕地土壤pH空间变异的三大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市平衡施肥管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乃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1年耕地后备资源及生态风险评价——以丹江口市为例
    孙佩, 周凌云, 易洁伟, 张驰, 王雯雯, 尹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9): 68-7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99  
    摘要 + 100 )   HTML 3 )    PDF ( 2130KB )( 23 )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丹江口市开展了全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湖北省下发的丹江口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底图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湖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鄂自然资办文〔2021〕15号)中评价标准,对丹江口市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工作,并且对评价为宜耕的图斑进行更深一步的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本次丹江口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总宜耕面积为106.5 hm2,占评价底图面积的43.15%,其中由其他草地评价为宜耕共56.2 hm2,由裸土地评价为宜耕共50.3 hm2。宜耕的区域都处于中风险及以下,低风险面积较少,仅4.9 hm2,占评价底图面积的1.97%,较低风险区面积74.5 hm2,占评价底图面积的30.18%,中风险区面积约27.1 hm2,占评价底图面积的10.99%。丹江口市后备耕地中等生态风险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南水北调水库区周围,需要进行适量的生态保护和修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变化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李雪梅, 舒英格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8): 62-6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27  
    摘要 + 75 )   HTML 5 )    PDF ( 1348KB )( 33 )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特征及碳(C)、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比,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水田、旱地、草地、林地土壤养分在表层(0~20 cm)的分布情况及差异性。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为丰富,而土壤全磷含量普遍缺乏,两者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与全磷呈正显著性相关(P<0.05),与有效磷呈负显著性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磷与全钾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N值以水田最高,土壤C:K值、C:P值和N:K值均表现为草地最高,N:P值以林地最大,P:K值以旱地最高。根据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推断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土壤养分水平,表现为水田>草地>旱地>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充分体现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可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植稻土壤发生分类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章明奎, 麻万诸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7): 67-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02  
    摘要 + 76 )   HTML 5 )    PDF ( 1059KB )( 50 )   

    植稻土壤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农业土壤,它是被人类用于水稻生产、通过长期水耕熟化形成了具有特定土壤剖面特征的一类土壤。中国目前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等2个土壤分类系统中都把其作为独立的土壤类型,分别称为水稻土和水耕人为土。该类土壤是周期性灌溉、排水、施肥、耕耘、轮作下逐步形成的,其主要的成土过程包括周期性的氧化还原交替与铁锰淋淀、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和强烈的有机碳的固定与积累作用。当前对这类土壤的定量化研究已逐渐完善,对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特点及其受地形、成土母质的影响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但有关这类土壤中氧化铁垂直分异的机理、某些土壤类别的设置、土壤定量鉴定标准、田间调查制图技术及因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类型演化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刚察县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李民军, 杜健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6): 51-5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45  
    摘要 + 113 )   HTML 2 )    PDF ( 1424KB )( 30 )   

    研究刚察县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及土壤养分特征,以期为因地制宜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刚察县耕地土壤肥料利用率,合理施肥,实现精准农业奠定基础。以青海省刚察县耕地土壤肥力为研究对象,经野外采样后依据NY/T 1121等现行有效标准,开展土壤样品检测工作,测定19个分析指标。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耕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刚察县耕地土壤肥力等级分为5个级别,其中评价为1~3级的耕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5%、24.46%和18.95%,评价为4级的耕地比例为46.60%,评价为5级的耕地比例为6.55%。大量元素中,8个指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5.19 g/kg、99.85 mg/kg、13.69 mg/kg、47.87 mg/kg、717.82 mg/kg、1.97 g/kg、1.09 g/kg和22.22 g/kg;中、微量元素中,8个指标(有效钼、有效硫、有效硅、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3、45.21、99.09、5.52、2.00、0.59、0.58、0.88 mg/kg。评价为4级的耕地比例最多;评价为1~3级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哈尔盖镇,评价为4级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农场;黄玉泉农场和伊克乌兰乡评价为5级的耕地占比较多。评价为1级的耕地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有效铁和有效钼含量的平均值较高;全钾的平均值在评价为2级的耕地中较高;有效锌含量的平均值在评价为3级的耕地土壤中较高;在评价为4级的耕地土壤中有效磷、有效钼、有效硼和有效铜含量的平均值较高;缓效钾、有效硫和有效硅含量的平均值在评价为5级的耕地土壤中较高。

    秦岭巴山区域耕地土壤pH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高鹏, 杨小敏, 李丹妮, 余正军, 姚远, 司华
    农学学报    2023, 13 (8): 32-3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40  
    摘要 + 96 )   HTML 3 )    PDF ( 1593KB )( 74 )   

    为探讨秦岭巴山耕地土壤pH分布特征,以陕西省汉中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地统计学和GIS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耕层土壤pH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土壤pH 4.15~8.41,平均值为6.50,整体土壤为弱酸性到中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中部低,东部和西部高的特征;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层土壤pH变异函数的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值为0.366,说明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异质性是由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成土母质和海拔为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为合理利用耕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于AHP和GIS的湘江上游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水平研究——以东安县为例
    李晓青, 吴琳, 何长元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3): 30-3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73  
    摘要 + 112 )   HTML 2 )    PDF ( 2340KB )( 45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高低影响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次指出要保护耕地红线,粮食生产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湘江流域山地丘陵区面积分布广泛,研究山地丘陵地区的耕地质量水平对深化流域内山地丘陵区保护耕地、提升耕地地力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湘江上游流域内典型的山地丘陵区东安县耕地进行质量评价,在ArcGIS平台将东安县的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模糊数学确定隶属度后综合权重求出结果。结果表明: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为:东安县耕地质量分为6个等级。其中,三等地的面积为12793 hm2,占总面积的比例最高,为37.4%;其次是二等地和四等地的面积分布较广,分别是8648、6985 hm2,所占比例为25.3%、20.4%;其他等级土地面积相对较少。东安县耕地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多地偏于中等水平,土壤养分特征多为一级、二级、三级的耕地面积分布较广,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提升耕地生产能力的措施。

    青藏高原西部耕地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徐涛, 石卫刚, 刘扩龙, 徐晓飞, 范佳雪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1): 75-8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29  
    摘要 + 96 )   HTML 1 )    PDF ( 1615KB )( 40 )   

    为科学评价青藏高原西部耕地土壤环境,因地制宜提高耕地质量,以阿里地区西部四县(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为研究区域,分析耕地土壤肥力(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及重金属(As、Hg、Cr、Pb、Cd)污染情况。采用标准对比法、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1.74,属三级水平,肥力一般,土壤缺乏有机质和全氮,磷和钾含量丰富,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丰富但缺乏有效锌和有效钼。区域耕地土壤综合污染评价指数0.71,达警戒线,污染主要集中在普兰县和噶尔县域内。与重金属风险管控值对比,As超标率高达27.5%,Cr超标率达2.5%;与青藏高原背景值对比Cd超标高达95%。综合分析,日土县域内耕地土壤肥沃且无污染,可作为重点耕地种植发展区,在耕种过程中重点注意补充有机质和氮素以保证作物生长;需要关注普兰县域内As污染情况,以保证食品安全。

    土壤改良剂(CMC)在新垦耕地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李婷, 朱立安, 林梓, 邵社刚, 倪栋, 林兰稳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1): 88-9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01  
    摘要 + 99 )   HTML 2 )    PDF ( 1157KB )( 36 )   

    比较高分子材料不同施用量对新垦耕地土壤的培肥效果,可为促进新垦耕地快速熟化提供科学依据。以狗牙根为供试作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施用量(0.04%、0.08%、0.12%、0.16%、0.20%)与蚯蚓粪、复合生物菌剂混施对新垦耕地狗牙根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施用量CMC配合施肥处理下,狗牙根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是CK处理的33.8~37.5、5.0~5.9倍,根冠比显著降低84.1%~86.3%,以0.16% CMC处理狗牙根生物量最高;施用CMC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在0.16% CMC处理下为最大值,较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87.9%、19.2%;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24.2%~138.9%,以0.20% CMC处理为最大值。综合而言,以0.16% CMC施用量对狗牙根生长的促生作用和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的培肥作用最佳,以0.20% CMC施用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改良作用最好。

    地块尺度下青海省都兰县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杜健, 潘雪, 武均, 蔡立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1): 94-10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37  
    摘要 + 95 )   HTML 1 )    PDF ( 1785KB )( 35 )   

    对青海省都兰县耕地土壤pH和6种养分指标(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聚集和孤立情况。以此研究结果为理论依据,以期提高都兰县农田土壤肥料利用率,实现精准农业奠定基础。经野外采样后依据NY/T 1121等现行有效标准开展土壤样品检测工作。将全域型空间自相关和局域型空间自相关相结合,分析研究区耕地土壤各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聚集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值分别为8.12、17.90 g/kg、19.00 mg/kg、123.00 mg/kg、0.80 g/kg、0.80 g/kg、17.85 g/kg。全域型空间自相关在Inverse_Distance权重下,pH、有机质、全磷、全钾为空间正自相关;速效磷、速效钾和全氮为空间负自相关。Contiguity_Edges_Only和Contiguity_Edges_Coeners权重下的分析结果相同,pH、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呈空间正自相关;速效磷呈空间负自相关。局域型空间自相关通过LISA聚集图,直观地得到研究区耕地土壤不同指标含量分布的聚集区和孤立区的具体位置。海拔高度与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全钾呈负相关;坡度与速效磷、全氮和全磷呈负相关;坡向对研究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影响相对较小。全域型空间自相关分析选择不同的空间权重,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经局域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全氮、全磷和全钾的低含量区分布在都兰县东部的察乌苏镇和夏日哈镇,即出现了“低—低”聚集区,“高—高”聚集区出现在都兰县中部的巴隆乡和香日德镇;有机质在都兰县东部的察乌苏镇和夏日哈镇的含量较高,出现了“高—高”聚集区,“低—低”聚集区出现在宗加镇。不同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浙南山地梯田土壤性状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夏娇娇, 陈宇航,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3, 13 (7): 56-6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084  
    摘要 + 113 )   HTML 3 )    PDF ( 1163KB )( 68 )   

    山地复杂多变的地形环境导致了土壤性态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为了解山地耕地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选择了浙南地区的丽水和温州两市12片代表性的梯田,采样分析了228个点位的表层土样及6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肥力指标,探讨了土壤肥力及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海拔高度、坡位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浙南山地梯田土壤性态及土壤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梯田土体和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逐渐下降,pH逐渐升高;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CEC却呈现由坡麓向上先呈现下降后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水田土壤质量高于旱地;凹坡处耕地土体和耕作层厚、有机质、全氮、CEC、pH、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值高于凸坡处,肥力指标随梯田宽度的增加而变优;山地梯田土壤熟化程度随种植时间增加而增加。从低海拔至高海拔,土壤类型由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逐渐向简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演变。

    秸秆还田方式对低丘橘园土壤碳库与蓄水能力的影响
    黄越, 商小兰, 徐星, 郭水荣,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3, 13 (7): 63-6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096  
    摘要 + 121 )   HTML 1 )    PDF ( 1133KB )( 56 )   

    为了深入理解秸秆还田对低丘柑橘园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微区方式开展2年试验,设对照(不施用秸秆)、覆盖还田、浅层还田、深层还田和全层还田等5个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碳库及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秸秆还田方式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有机碳含量、肥力指标和酶活性,但它们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影响有所差异。秸秆覆盖还田只能改善表土最上部分土壤的理化性状,且对表层水分条件的改善优于其他还田方式;但其对深层土壤的影响不明显。秸秆翻耕还田兼具翻耕本身的松土作用和增加有机质输入,同时改善不同深度土层的物理性状与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其对土壤性状的改良作用强度大于秸秆覆盖。总体上秸秆深层还田和全层还田对土壤改良作用的影响范围大于秸秆浅层还田,特别在增加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水分的贮存方面秸秆深层还田效果尤为显著。研究认为,秸秆深层还田与地表覆盖相结合可全方位改善柑橘园土壤性状,新建果园前期可考虑以深层还田为主,后期逐渐转变为浅层还田或覆盖还田。

    农家肥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范龙, 李磊磊, 赵二卫, 刘鹏, 何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0): 40-4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85  
    摘要 + 110 )   HTML 3 )    PDF ( 1259KB )( 35 )   

    为探究农家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潜力,改良植烟土壤不良生态环境,提升烟叶质量品质。以农家有机肥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用量的农家肥与烤烟专用复合肥配施,农家肥用量水平设置为CK:0 kg/hm2、T1:1500 kg/hm2、T2:3000 kg/hm2、T3:4500 kg/hm2、T4:6000 kg/hm2,以此研究农家肥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农家肥处理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一定改善和提高。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最多增长101.9%、78.1%、53.7%、83.3%,并总体呈现出随施肥量增加,正向效应逐渐增强。烟叶生育方面,施肥处理中T1效果最佳,与CK相较,株高、茎围、最大叶和倒3叶生长均有良好促进作用,烤烟的产量、产值分别增加 192.75 kg/hm2、7776.0元/hm2。烤烟生产中农家肥施入量以1500 kg/hm2效果最佳,利于提升烟叶产质量。

    农艺措施对土壤生境与桑树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周献增, 杨威, 乔仁桂, 原华彬, 张钰芳, 王学君, 李林波, 王菊英, 杨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0): 60-6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15  
    摘要 + 109 )   HTML 2 )    PDF ( 1535KB )( 36 )   

    中国被称为桑蚕之都,有着几千年的养蚕文化,桑蚕业是中国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桑在饲料、食品、医药保健、畜牧、食用菌、生物能源、观光旅游、有机肥料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桑树的栽培方法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深入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桑树栽培和桑园管理中的农艺措施应用现状、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桑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桑树科学栽培与桑园合理管理提供借鉴。

    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在作物和土壤系统迁移运转规律研究进展
    路港滨, 俄胜哲, 袁金华, 赵天鑫, 冶赓康, 张鹏, 刘雅娜, 王钰轩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0): 67-7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89  
    摘要 + 103 )   HTML 5 )    PDF ( 1184KB )( 25 )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场所,而土壤中重金属通过植物根系被植物吸收富集到体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为了明确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以及土壤重金属在植物各部位的传递规律,通过查询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详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作用机理、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除了受到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等土壤理化环境的影响外,也会因污染程度、污染元素种类、耕作方式、作物基因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此外,土壤中重金属间的加和、协同和拮抗效应也会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韩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
    管雅芳, 焦阳, 臧传富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0): 91-9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47  
    摘要 + 80 )   HTML 2 )    PDF ( 1746KB )( 20 )   

    本研究旨在揭示韩江流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状况,为韩江流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关科学依据。采用转移矩阵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概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其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建设用地增加1301.61 km2,耕地减少1013.89 km2,是韩江流域变化最显著的2种土地类型,两者相互转化,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流域东南部的潮汕平原地区;两大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驱动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2000—2019年韩江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为“较不安全级—不安全级—较不安全级”,土地生态环境呈现恶化后逐渐改善的过程。韩江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态势,需要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来缓解土地生态安全压力。

    新垦耕地土壤肥力提升路径探析——以浙江省为例
    陈惠英, 王峰, 王强, 俞巧钢, 叶静, 林辉, 孙万春, 杨艳, 马军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8): 75-8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38  
    摘要 + 114 )   HTML 6 )    PDF ( 1087KB )( 67 )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保障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活动占用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加,从而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紧缺与用地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加剧。依靠新垦造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耕地数量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新垦耕地的主要障碍因子和培肥现状的基本概况,重点综述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技术与方法和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现状与问题,并从新垦耕地土壤的肥力状况、障碍因子及评价体系研究,综合提升新垦土壤生产与生态功能的高效绿色培肥新产品的研发和加强新垦土壤关键障碍因子消减与肥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研究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