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林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8(4): 45-46.
[2] 李亚华.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58-363.
[3] 邓治远,杨庆媛,马寅华,等.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84-187.
[4] 黄祖辉,俞宁.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41-142.
[5] 郭军波.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5):15-18.
[6] 赵谦,赵云芬.完善我国农村征地补偿制度的立法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4):119-124.
[7] 钱雪飞.统分结合测量居民幸福指数[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4):64-69.
[8]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EB/OL].http://www. cq.gov.cn/gw/FaguiQuery/Main.aspx,1999.
[9] 吴静.城乡居民幸福测量的结构方程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4):66-71.
[10] 吴启富,陈红梅,张晓波.基于结构方程的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因素分析[J].首都经济大学学报,2007(3):88-93.
[11] 吴丽民,陈惠雄.中国农村经济收入与幸福指数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浙江省小城镇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67-68.
[12] 苗元江.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103-107.
[13] 陈童,王可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 Web 网络形态变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04-109.
[14] 黄静.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7:14-25.
[15] 徐光兵,周怡.幸福指数的提升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6):36-39.
[16] 崔翠,王小立,代阳.失地农民再就业分析——以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