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15.
[2] 朱虹.潍坊地区密植苹果园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D].山东:潍坊职业学院,2011.
[3] 郭芳彬.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健功能[J].蜜蜂杂志,2009(9): 27-29.
[4] 李英华,朱威,胡福良.蜂胶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上)[J].中国蜂业,2004(3):13-14.
[5] 黄文诚.蜂胶中的抗菌和抗肿瘤成分——阿替匹林[J].蜜蜂杂志, 2002(4):7-8.
[6] 郭芳彬.蜂胶的抗菌作用[J].蜜蜂杂志,2004(3):10-11.
[7] 向洋,杨浩,吴信,等.蜂蜡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概述[J].中国蜂业, 2012,63(1-3):55-57.
[8] 陆哲云.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J].植物杂志,1982(4): 7-8.
[9] 蒋捷先,陈善坤,刘国屏,等.蜂蜡中植物激素类物质的研究——甾醇类物[J].科学通报,1987(1):60-63.
[10] 伍迪,李杰.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 68-70.
[11] 李继光.蜂胶:农牧产业的绿色“抗生素” [J].蜜蜂杂志,2004(2):27- 27.
[12] 徐国钧,梁勤,毕泗伟,等.丁香等 11种中草药水浸提液对蜜蜂球囊菌(Ascosphae raapis)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蜂业,2011,62(10- 12):33-36.
[13] 于婷,缪晓青,吴珍红.蜂胶的保鲜机理及其应用[J].中国蜂业,2011 (2):30-32.
[14] 李英华,胡福良,朱威等.蜂胶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养蜂科技,2005(3):29-31.
[15] 陈惟馨.蜂蜡的应用概述[J].明胶科学与技术,2006,26(3):153-158.
[16] 沈慧.生物制剂在苹果树腐烂病防治中的应用[J].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07(1),32-32.
[17] 刁青云,闫继红,吴杰.蜂胶的研究进展[J].养蜂科技,2003(6):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