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江,郭新宇,郭程瑾,等.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J].华北农学报,2008,23(1):149-153.
[2] 王振华,孙宏,张喜英,等.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1):9-12.
[3] 崔建平,郭仁松,徐海江,等.棉花喷施光合作用增效剂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棉花科学,2012,34(3):8-14.
[4] 张治安,陈展宇.植物生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5] Mann C C. Genetic engineers aim to soup up crop photosynthesis[J]. Science,1999(283):314-316.
[6] 许大全.光合速率、 光合效率与作物产量[J].生物学通报,1999,34(8):8-10.
[7] 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等.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3,19(1):63-69.
[8] 董树亭,王空军,胡昌浩.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群体光合特性的演变[J].作物学报,2000,26(2):200-204.
[9] 姜楠,邸玉婷,徐克章,等.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J].作物学报,2011,37(4):703-710.
[10] 武志海,赵国臣,徐克章,等.吉林省过去 47年来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光合指标的变化[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2):165-171.
[11] 陈悦,袁隆平,王学华,等.超级杂交水稻谷粒产量与叶光合速率的关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7,33(3):235-243.
[12] 张翼,王维,添长久,等.植物光合作用增效剂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 2012年年会论文汇编,2012:161-163.
[13] 梅正鼎,李瑞莲,贺云新,等.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对棉花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2(19):34-36.
[14] ] 杜中平.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对辣椒生长及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16):11-13.
[15] 赵琦,侯守贵,代贵金,等.植物光合作用增效剂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8):49,54.
[16] 郑丽萍,史丽娟.光合作用增效剂在高粱上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69-1271.
[17] 孙扬,刘亚亮,周奕含,等.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20(4):86-89,94.
[18] 何照范.粮油籽粒品质及其分析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19] 汪本富,黄金鹏,姜仕“ . 叶之缘” 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80-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