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邱高会.论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5. [2]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文忠,余建辉,王岱,等.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	陈士军.基于复杂系统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7.
 [5]	宋扬.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SWOT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	纪绍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7]	孟凡晶.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黑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8]	吴明红,严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2(6):103-105.
 [9]	邱化蛟,常欣,程序,等.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构建[J].中国科学院,2005,38(4):736-745
 [10]	Lu B, Han 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in Rural China Based on Osculating Value Method[J].Asian Agricultural Resesarch,2009,1(2):1-4.
 [11]	范瑞.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以山西省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12]	褚祝杰.生态文明背景下的黑龙江省低碳文明生态城市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3]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report,agriculture for development[R].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Publisher, the World Bank,2008.
 [14]	王海泽,李彩华,郑玉龙.浅谈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化农业,2003(8):23-24.
 [15]	周海林.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其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1999,15(3):6-10,16.
 [16]	薛昶.黑龙江省垦区农业结构优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