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志强等.杂交蓖麻高产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 台海出版社 2000. [2]王宏伟,郭志强,李红玉,等.蓖麻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生态价值[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12):83-85. [3] 田清震,郑洪源.单雌蓖麻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3):69-71. [4]朱国立,顾明勋.蓖麻核型雌性系[J].中国油料,1989,11(3):73. 86-13. [5]李文昌,杜刚.蓖麻雄性不育株的保持和繁殖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z1):117-119. [6] 孟梦,李莲芳,周云,等.不同处理对思茅松种子发芽的影响[J].种子,2011,30(3):88-90. [7]陈伟,马绍宾,陈宏伟,等.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37-16239. [8]赵可夫,冯立田,范海.盐生植物种子的休眠、休眠解除及萌发的特点[J].植物学报,1999,16(6):677-685. [9]蒋小军,文向多.温度对蓖麻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8,27(5):67-69. [10]罗成华,郑进. 铜绿山野生蓖麻种子生命力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4,5:70. [11]彭木,张晓华,黄凤兰,等.不同处理对蓖麻种子萌发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29-33. [12]张玉霞,苏明,宋桂云等.影响蓖麻种子萌发因子的研究[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7,3(7):9-12. [13]谭美莲,汪磊,严明芳,等.辐射对蓖麻种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作物研究 2012,26(1):35-39,42. [14]刘义富,毛昆明.镉对蓖麻种子萌发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3):1245-1248. [15]易心钰,蒋丽娟,刘强.不同铅锌含量的矿渣基质对蓖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 2014,32(3):8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