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岳健,张雪梅.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J].干旱区地理,2003,26(1):78-88. [2] 邓小文,孙贻超,韩士杰.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及其规划的一般原则[J].应用生态报,2005,16(10):2003-2006. [3] 王振健,李如雪.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功能及其保护利用研究—以山东聊城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13(6):305-307. [4] 彭振华,王成.论城市森林的评价指标[J].中国城市林业,2003,1(3):4-9. [5] 朱俊,王祥荣,樊正,等.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03,1(1):36-43. [6] 朱虹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上海林业发展道路初探[J].华东森林经理,2003,17(1):1-5. [7] 顾洪祥,朱俊,王荣祥,等.上海城市森林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119-123. [8] 廖科.深圳市城市森林建设评价及生态规划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30-41. [9] 吴泽民,吴文友,高健,等.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117-2122. [10] 刘豹,许树柏,赵焕臣,等.层次分析法—规划决策的工具[J].系统工程.1984,2(2):143-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