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之仁.数量遗传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 [2] 王俊生,李少钦.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亲本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2,(1):1-3. [3] 刘绚霞,董振生,刘创社,等.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3):1-4. [4] 李莓,陈卫江.杂交油菜数量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湖南农业科学,2002,(4):19-21. [5] 黄泽素,杨晓容,王通强,等.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2004,23(12):12-15. [6] 何代元,吴光成.几个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陕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11(26):26-32. [7] 吴广成,薛雁,何代元.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玉米科学,2003,11(2):32-36. [8] 宗寿余,吕川根,邹江石.籼型两系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27(2):5-10. [9] 殷冬梅,张新友,催党群.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1):31-37. [10] 王伟荣,刘洪军,方光华,等.五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上海农业学报,1999,15(2):45-50. [11] 任光俊,周良强,陆贤军,等.旱稻种质的遗传差异和配合力分析.分子植物育种,2005,3(5):663-6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