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等.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 2001(3):14-16.
[2] 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等.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
[3] 单新萍,魏小安.乡村旅游发展的公共属性、政府责任与财政支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64-68.
[4] 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 17(4):45-50.
[5] 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 (12):1597-1605.
[6] 杜云路,杨庆,皮银姣,等.云南石林乡村旅游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910-7912.
[7] 秦学.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6):715-718.
[8] 覃建雄,张培,陈兴,等.旅游产业扶贫开发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7):134-138.
[9] 张佑印,顾静.经济发达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趋势分析——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11- 18714.
[10] 叶红.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2007(10):79-82.
[11]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12] 徐清.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研究——以浙江江山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4):174-178.
[13] 赵明.滨海区域中小城市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研究——以莆田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6):104-109.
[14] 雷清,苏维词,等.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优化研究——以安顺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3):251-254.
[15] 龙江英,杨廷锋.对民族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管理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70-77.
[16] 成国积,李孝坤,翁才银,等.贫困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探讨——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468-2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