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彦惠,吴连成,张向前,等.轮回选择对豫综 5号玉米群体的选择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3(1):8-11.
[2] 陈彦惠.玉米遗传育种学[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6:216-221.
[3] 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1-220.
[4] 彭泽斌,张世煌.玉米群体改良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 2000,33(S):27-33.
[5] 董民堂,闫彩清,李凌雨,等.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方法[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4):20-23.
[6] 赵永亮,张庆吉,王懿波,等.玉米轮回选择基础群体的评判[J].华北农学报,1997,12(2):33-38.
[7] 李芦江,杨克诚.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群体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J].华北农学报,2009,24(S):30-34.
[8] 刘海英,库丽霞,李家富,等.玉米“黄金”群体产量等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2,27(2):121-126.
[9] 陈朝辉,王安乐,吴翠翠,等.耐热高产玉米品种晋单 56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11-413.
[10] 库丽霞,孟庆雷,侯本军,等.轮回选择对豫综 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J].作物学报,2012, 38(2):215-222.
[11] 盖钧镒.作物育种学各论[M].2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48-153.
[12] 张天真.作物育种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1-234.
[13] 刘勋甲,郑用琏,徐尚忠,等.玉米轮回选择基础群体及其亲本群体的遗传变异评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1):12-17.
[14] 谢俊贤.玉米轮回选择的现状与展望[J].杂粮作物,2001,21(2):1-4.
[15] 苟才明,杨克诚.轮回选择方法及其在玉米群体改良中的应用[J]作物杂志,2007(2):5-8.
[16] 戴晓武.玉米籽粒含水量对贮藏品质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2:2-5.
[17] 张春荣,岳竞之,张莉,等.玉米子粒含水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J].玉米科学,2007,15(1):59-61.
[18] 丁佳琦,王红武,刘志芳,等.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的研究[J].作物杂志,2012(5):26-29.
[19] 苏俊,李春霞,龚士深,等.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206-209.
[20]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等.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1-4
[21] 李德新,宫秀杰,钱春荣,等.玉米籽粒灌浆及脱水速率品种差异与相关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92-97.
[22] 王振华,张忠臣,常华章,等.黑龙江省 38个玉米自交系生理成熟期及子粒自然脱水速率的分析[J].玉米科学,2001,9(2):53-55.
[23] 张树光,冯学民,高树仁,等.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与果穗性状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1994,1(2):15-17.
[24] 王振华,姜艳喜,鄂文弟,等.降低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育种策略[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251- 254.
[25] 霍仕平.玉米灌浆期籽粒脱水速率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1993,1 (4):3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