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秀雅,张廷治,白人海.东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4-6.
[2] 公颖,陈力强,隋明.2001—2010年辽宁区域性暴雨阶段性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7(6):14-19.
[3] 刘宁微,王奉安.WRF和MM5模式对辽宁暴雨模拟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06,34(4):364-369.
[4] 马福全,沈桐立,张子峰,等.一次热带风暴造成辽宁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2005,31(9):8-12.
[5] 孙欣,王淑梅,张凯,等.2000年7月16—17日辽宁区域性暴雨环流形势特征分析和预报[J].辽宁气象,2004(2):8-11.
[6] 陆忠艳,吴晓锋,李萍,等.辽宁一次暴雨过程及暴雨落区预报失误原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6):31-36.
[7] 蒋尚城,林楠.85年9号台风与辽宁特大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4(3):351-362.
[8] 沈玉敏,董桂兰,魏薇.用数值预报产品分析2001年盛夏副高活动与辽宁暴雨的关系[J].辽宁气象,2004(4):2-5.
[9] 王健.辽宁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5-15.
[10] 李祥云,李长青,韩江文,等.2001年辽宁夏季暴雨环流形势特征[J].辽宁气象,2004(3):5-8.
[11] 董桂兰,王瀛.1999年8月辽宁大暴雨天气过程预报分析[J].辽宁气象,2004(4):1-3.
[12] 吴春英,王阳,王丽莉.2004年7月30日抚顺区域暴雨成因分析[J].辽宁气象,2005(1):13-14.
[13] 吕志红,张鸿,全美兰.2010年7月31日抚顺特强暴雨成因及落区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5):303-308.
[14] 吴春英,侯波,刘飞,等.2005年8月13日抚顺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3):11-15.
[15] 孙欣,陈传雷,赵明,等.辽宁2008年3场暴雨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10,30(6):881-888.
[16] 才奎志,蒋大凯,杨磊,等.辽宁黑山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条件和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6):1-7.
[17] 吕志红,张鸿,全美兰.2010年7月31日抚顺特强暴雨成因及落区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5):303-308.
[18] 王敏,谭向诚.北京城市暴雨和雨型的研究[J].水文,1994(3):58-64.
[19] 侯青.大气运动矢量资料所揭示的对流层上部环流形势和我国夏季主要雨带之间的关系[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11-25.
[20] 杨利群,杨静,廖移山,等.贵州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0,29(3):10-69.
[21] 林元弼.天气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