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世荣,孙锦,束胜,等.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蔬菜,2012,1(18):1-14. 
[2]	熊珺,曲英华,范冰琳,等.不同CO2浓度下番茄苗期及果期的光合特性[J].北方园艺,2015(9):6-9. 
[3]	高文瑞,徐刚,王虹,等.CO2施肥对设施蔬菜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9(6):213-216. 
[4]	林碧英,张瑜,林义章,等.不同CO2浓度对豇豆光合特性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4):964-969. 
[5]	陈连珠.不同灌水处理对大棚驻豆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6]	张瑜.环境因子对豇豆光合特性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7]	梁银丽,熊亚梅,吴燕,等.日光温室豇豆产量和品质对水分和氮素水平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5):142-145. 
[8]	刘厚诚,关佩聪,陈日远.氮钾营养对长豇豆豆荚产量品质及几种酶活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8(4):31-35. 
[9]	俞鸿泉.浅析天祝县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现状[J].甘肃农业,2014(12):0056. 
[10]	王玉莲.北方温室豇豆高产栽培技术[J].工作研究,2014(4):59-61. 
[11]	王其松,应宵,白照军.“光碳核肥”在葡萄生产上试验应用效果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14(5/6):29-32. 
[12]	杨洋.光碳核肥引领中国第三次农业革命[J].江西农业,2015:63-65. 
[13]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5-63. 
[14]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7-168. 
[15]	王晶英,敖红,张杰等,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2-25,108-111. 
[16]	王秀康,邢英英,张富仓.膜下滴灌施肥番茄水肥供应量的优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142-150. 
[17]	姜帅,居辉,刘勤,等.CO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理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8):11-15. 
[18]	王庆伟,于大炮,代力民,等.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2):3255-3265. 
[19]	吴自明,赵伟,石庆华,等.双季水稻叶片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8):86-92. 
[20]	刘婧然,张婷,刘成良,等.膜下滴灌棉花叶温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5):18-24. 
[21]	唐莉.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大棚作物叶温模型及生理适应性机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4,35(1):25-29. 
[22]	邓强辉,潘晓华,石庆华,等.作物冠层温度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28(6):1162-1165. 
[23]	顾礼力.补碳对设施杨梅生长及品质影响的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24]	杨秀娟,甘林,阮宏椿,等.氮肥对水稻苗POD、SOD活性及稻瘟病发生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0(1):8-12. 
[25]	孙艳军,徐刚,吕成夫,等.增施CO2对日光温室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技,2013,41(11):166-167. 
[26]	崔庆法,王静.补施CO2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39-43. 
[27]	李娟,周健民,段增强,等.养分与CO2交互作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5,14(4):10-13. 
[28]	张颖,王金春,薛庆林,等.CO2施肥对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过程的影响[J].植物生理科学,2006,22(2):212-215. 
[29]	刘丽娜.CO2加富对红掌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30]	马丽娜,王凤义,石瑛,等.马铃薯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生理性状研究[J].中国马铃薯,2012,26(2):76-79. 
[31]	李伏生,康绍忠.CO2浓度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