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家宏,王桂良,王守红,等.茭白-鸭共作系统中氮平衡及经济效	益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5):498-505. 
[2]	邓曹仁,郑春龙,祝财兴,等.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生产技术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205-208. 
[3]	童雪松.一种高效、立体、新型种养模式—茭白、田鱼、鸭共育新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3):23. 
[4]	陈建明,张钰锋,周杨,等.中国茭白高效种养和轮作套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江蔬菜,2013(18):127-130. 
[5]	黄凯丰,江解增,杨凯,等.不同栽培介质中茭白对铅胁迫的反应[J].园艺学报,2008,35(10):1479-1483. 
[6]	朱志梅,杨持,曹明明,等.草原沙漠化过程中植物叶面积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0,29(12):2384-2389. 
[7]	邱届娟,江解增,曹碚生,等.茭白地上部N、P、K含量及变化趋势[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2):122-125. 
[8]	江解增.茭白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品种间差异及其机理[D].扬州:扬州大学,2004:24-49. 
[9]	卞国宝,熊国远.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34-135. 
[10]	郑建国,饶立兵,朱剑桥,等.浙南山区单季茭白栽培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03(4):45-46,52. 
[11]	龙小勇.贵州山区茭白种植技术浅谈[J].现代园艺,2013(8):33. 
[12]	孟庆岩,王兆骞,姜曙千.中国热带地区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物质循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1):61-65. 
[13]	张继光,申国明,张忠锋,等.不同烤烟种植模式的物质流、能量流及价值流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5,36(3):95-100. 
[14]	符长焕,李建荣,刘宝法,等.有机无机复合肥对茭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2(4):169-171. 
[15]	姜丽娜,符建荣,符长焕,等.平衡施肥对茭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61-166. 
[16]	闻轶,赵茜,张佳琦,等.不同施氮方法对茭白土壤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影响[C].福州: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2009:377-381. 
[17]	王凌云,徐金晶,孔向军,等.茭白新品种地域性品质差异与土壤肥力相关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76-78. 
[18]	奚辉,薛智勇,陈喜靖,等.沼液不同灌溉量对茭白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6):1337-1341. 
[19]	陈龙娟,蒋绿英,王坚,等.优质茭白“青练茭2号”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6):89-90. 
[20]	李凤博,冯金飞,周锡跃,等.鱼塘种稻对养殖水体营养物质的去除作用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5,29(2):174-180. 
[21]	王庆安,黄时达,孙铁珩.湿地植物光合作用向水体供氧能力的试验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0,19(5):45-51. 
[22]	孙文全.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的应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9-29. 
[23]	宋海亮.水生植物滤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47-60. 
[24]	奚辉.茭白对规模养猪场沼液中氮、磷削减及利用效果的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