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大华,张茹佳,张昌伟,等.不结球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cATPA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 [2] 王晓伟,李锡香,张晓辉,等.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对TuMV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02):387-394. [3] Maboko,Plooy D.Yield response of hydroponically grown mustard spinach and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to frequency of leaf harvest and flower remov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getable Science,2019,25(2). [4] 方智远.中国蔬菜育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农学学报,2018,8(01):12-18. [5] 申忠宝,王建丽,潘多锋,等.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75-77. [6] 张淑霞,杨晓云,张清霞,等.苗用白菜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北方园艺,2018(15):1-5. [7] 张秀荣,张保才,魏峥楠,等.娃娃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8,34(03):106-110. [8] 何志华,夏燕,李清超,等.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99-103. [9] 刘瑞显,张国伟,杨长琴.基于熵权理论的灰色关联度法在棉花耐盐性评价中的应用[J].核农学报,2017,31(02):402-409. [10] 胡其明,赵同贵,邓伟.杂交水稻新品种综合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种子,2015,34(07):90-94. [11] 付亮,范永胜,李洋,等.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2):23-25+56. [12] 任雅琴,吕金仓,郭艳萍,等.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01):21-24. [13] 贾晓军,丁变红,张小伟,等.44个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16-23. [14] 邓杰,常国伟,孙丽芳,等.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35份玉米品系的综合评价[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8,30(05):1-6+19. [15] 韩学坤,薛国峰,王会军,等.西南地区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02):212-214. [16] 邹盘龙,黄永,张世春.九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南方农业,2018,12(28):14-17. [17] 屈洋,王可珍,刘洋,等.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9,65(02):39-41+67. [18] 舒文涛,李金花,耿臻,等.黄淮海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48-51. [19] 倪正斌,孙红芹,万林生.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07):1146-1150. [20] 李新娜,齐丽雅,何孟霞,等.花生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英文)[J].花生学报,2017,46(03):1-5. [21] 邢晓宁,王芳,王艳,等.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种业,2019(02):62-64. [22] 韩俊杰,刘学庆,商丽丽,等.食用型甘薯主要性状与鲜薯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1):46-48. [23] 马辉,戴路,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维力,等.灰色关联度法在优质棉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棉花,2018,45(04):19-21. [24] 高进,施庆华,蔡立旺,等.甜高粱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8,33(06):581-586. [25] 刘金兰,李艳军,赵兴杰,等.春播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32):13-14+16. [26] 杨如达,李海,林凤仙,等.糜子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品种选育侧重性状探讨[J].作物杂志,2017(04):50-57. [27] 王官,刘璋,薛丁丁,等.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08):12-16. [28] 李锡香,沈镝.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9] 邓聚龙.农业系统灰色理论与方法[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30] 邹琴,徐彦军,曹国璠,等.菜心杂交一代品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4(06):33-35. [31] 李曙轩,何平和,叶自新.白菜个体产量的形成及其与叶生长动态的关系[J].园艺学报,1962(01):49-60. [32] 崔瑾,张蜀宁,李式军.不结球白菜不同制种方式后代主要产量性状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1(04):53-56. [33] 李晓锋,朱玉英,侯瑞贤,等.不结球白菜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2009,中国北京. [34] 鱼昭君,张淑娟,闫芳芳,等.不结球白菜不育系组合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7,26(04):603-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