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檀艳静,张佳华,姚凤梅.中国作物低温冷害监测与模拟预报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3,32(6):1920-1927.
[2] 高晓容,王春乙,张继权,等.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1):4257-4268.
[3] 薛昌颖,霍治国,李世奎,等.华北北部冬小麦干旱和产量灾损的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1):131-139.
[4] 黄崇福,刘新立,周国贤,等.以历史灾情资料为依据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1998,7(2):1-9.
[5] 张丽娟,李文亮,张冬有.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J].地理科学,2009,29(2):250-254.
[6] 张星,郑有飞,周乐照.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J] .生态学杂志,.2007,26(3):418-421.
[7] 杨再强,朱凯,赵祥,等.中国南方塑料大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5):213-221.
[8] 王春乙,王石立,霍治国,等.近10年来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研究展望[J].气象学报,2005,63(5):659-671.
[9] 魏瑞江,李春强,康西言.河北省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风险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8,17(3):56-62.
[10] 杨再强,张婷华,黄静海,等.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气象灾害风险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3):342-349.
[11] 董安祥,方锋,张宇,等.河西走廊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J] .干旱气象,.2014,32(4):576-581.
[12] 姚正毅,王涛,陈广庭,等.近40年甘肃河西走廊大风日数分布特征[J] .中国沙漠,.2006,26(1):65-70.
[13] 李耀辉,张存杰,高学杰.西北地区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沙漠,2008,24(6):715-723.
[14] 杨晓玲,丁文魁,袁金梅,等.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J] .大气科学学报,.2012,35(1):121-127.
[15] 霍治国,李世奎,王素艳,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6):692-703.
[16] 吴丽红,苗长明,姚益平,等.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研究[M].气象出版社,2012:9-13.
[17] 贾文雄,何元庆,李宗省,等.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J].地理学报, 2008:63(3):257-269.
[18] 董安祥,胡文超,张宇,等.河西走廊特殊地形与大风的关系探讨[J].冰川冻土,2014,36(2):347-351.
[19] 曹玲,董安祥,张德玉,等.河西走廊春季大风、沙尘暴的成因差异初探[J].气象科技,2005,33(1):53-57.
[20] 李岩瑛,俞亚勋,罗晓玲,等.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沙尘暴气候预测研究[J].高原气象,2004,23(6):851-856.
[21] 邱博,张录军,谭慧慧.中国大风集中程度及气候趋势研究[J].气象科学,2013,33(5):543-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