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尔琪,张红旗.中国生态脆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19403):1-6.
[2] 姚玲.巫山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 李边疆,王万茂.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系统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8,01:142-148.
[4] 刘凤朝,张博,刘源远,等.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定—以大连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12:25-30.
[5] 安济文.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6] 赵凯,赵强军.西安市土地利用协调性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20003):49-54.
[7] 韩娜.浅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801:26-28.
[8] 张运祺.开封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D].开封:河南大学,2012.
[9] 张慧翀.湖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10] 栾晓燕.西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11] 陈志,孙志国,刘成武.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J].生态经济,2009,07:170-173.
[12] 邓楚雄,谢炳庚,吴永兴,等.长沙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经济地理,2008,04:677-681.
[13] 王成璋,张效莉,何伦志.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测度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06:149-150,159.
[14] 周飞,陈士银,吴明发,等.湛江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演化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04:89-92.
[15] 王兰霞,李巍,王蕾.哈尔滨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物元评价[J].地理研究,2009,04:1001-1010.
[16] 张骞之,胡新萍,苟天来,等.中德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与比较—以山东省和巴伐利亚州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4610):118-122.
[17] 刘文欣.基于PSR模型的长沙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18] 石强.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19] 蔡海生,张学玲,王晓明,等.区域生态化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J].生态经济,2014,04:143-148.
[20] 曹政辉.宜章县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